冬至该如何养生?专家提醒:避“三冷”保“三暖”!快学起来

文 / 湖南医聊
2020-12-22 00:46

今天是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我国传统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即从冬至日算起,每九日为一段落。

冬至这一日为“一九”的头一天,直至“九九”数尽共八十一日(其中三九最冷),寒冷方算告结束。

所谓“冬至一阳生”,是指此时人体生发的阳气还是微弱的小火苗,极易因感受风寒而熄灭,寒甚伤阳每多导致疾病发生并迟迟难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旷惠桃教授介绍:保暖御寒乃冬至养生第一要务,需要注意随时添衣物,做到避“三冷”,保“三暖”。

避“三冷”

避冷风

冬至时节不时有寒流侵袭,寒邪易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时保暖,以防疾病发作。

避冷水

冷水浴能提高人体对寒冷的快速适应力,但有些人不适合冷水浴。

例如高血压患者的皮肤一接触冷水,就会引起体内血管急剧收缩,使本来就高的血压更高;

关节炎患者的神经受寒凉刺激后,病痛会更加剧烈;

另外,一些容易过敏的人群也不宜进行冷水浴,否则其过敏反应会更加强烈。

避生冷饮食

生冷饮食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生冷食物容易刺激到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缩,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大量食用还可能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保“三暖”

头暖

“头为诸阳之会”,而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发掉,气温越低,从头部散发的阳气越多。

寒冬时节,如果不重视头部保暖,让头部经常暴露在寒冷气候中,“寒性收引”,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易引发头痛、身痛、神经痛、感冒、鼻炎、肠胃不适甚至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

建议中老年人和小孩外出时最好戴一顶合适的帽子,以防风寒侵袭。

背暖

中医认为,“背为阳”,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

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失衡,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可诱发多种疾病。

而人体背部与经络内脏相连,若受到风寒袭击后,很容易引起胃脘疼痛、肺炎咳喘、腰酸背疼、颈椎、腰椎病复发甚至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重症。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贴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背部温暖,另外中午尽量晒晒太阳,对暖背也很有益处。

足暖

俗语说“寒从脚起”

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足部容易发冷;

此外由于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许多脏腑不适。

而天寒地冻时,寒湿之气极易会从脚部直逼体内,引起人体呼吸道毛细管收缩,纤毛活动缓慢,容易诱发感冒、风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女性则易发痛经、寒性关节痛等。

所以寒冬季节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袜温暖干燥,并多做脚部锻炼和暖足。

暖足方法

踮脚运动

双脚并拢站直,踮起脚后跟,脚掌、脚趾着地,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钟左右。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

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

紫苏梗、桂枝各30克,生姜10克,加水半盆煮开5分钟,趁热泡脚、泡手25--30分钟,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作用。

擦干后用双手手掌对准双脚脚心涌泉等穴进行按、揉、拍、打约5分钟,这样保健作用更佳。

(编辑zebra。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旷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