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将至,阳虚的人需要警惕什么?

文 / 健康之火
2020-12-12 09:07

冬至将至,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时间,但也是生阳气最有希望的时间。

1、警惕肥胖:如果你是一个又白又软的胖子,那么减肥首先要考虑加强阳气的补养,绝对不要忍饥挨饿。

2、警惕关节炎、类风湿:阳虚的人容易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从而导致血脉痹阻不通。

3、警惕水肿:体内水液不能蒸腾,会出现小腿或脚踝水肿。

4、警惕色斑:两颧、眼睑周围、口角部出现褐斑,这是体内阴寒盛,气血淤滞的外在征象。

5、警惕痛经、宫寒:因寒性收引,常有痛经,月经延后,甚至闭经,严重可导致宫寒不易受孕,或子宫肌瘤。

6、警惕冠心病、心率失常:有一种冠心病是因阳气不足,心(胸)阳不振,痰浊凝聚,气血瘀滞,痰浊、阴寒、瘀血痹阻心脉导致。

7、警惕脾胃虚寒症:吃凉腹痛,平日容易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或有堵塞感,或呃逆、反酸等。

8、警惕甲状腺功能低下:特别怕冷,特别没精神,血压低。

9、警惕过敏性鼻炎、哮喘:体内寒气过重,天气变冷,或遇冷空气就喷嚏不断,发展出鼻塞,鼻息肉,甚至严重会发展到哮喘。

阳虚就是身体的阳气少。像寒风的火苗,弱小的身躯在外界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火力不够,阳气不足。怕冷!怕冷!怕冷!要吃热,穿暖。

中医认为人都是由气组成的,气又分阴阳二气。

阳气:指气中具有激发、兴奋、促进、温煦、防御外邪、固摄、中介等作用的气。

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虚质就是红日不那么温暖。

阳虚的困扰

睡眠轻、容易惊醒。

常常咬到自己的舌头。

低血压,头晕,心悸气短。

情绪消沉,容易有抑郁倾向

脚跟、腰腿疼痛、下肢易肿胀

没到老年,总起夜,小便多,清清白白。

耳鸣、色斑(阳虚,血凉不流行则生斑)。

怕冷,尤其背、腹部。到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

「肾其华在发」,所以肾气容易不足的阳虚质会有头发稀疏、脱发等问题。

黑眼圈、口唇发暗。肾阳虚通常拖累脾胃阳气而导致脾肾阳虚,眼圈口唇则会反映脾脏的问题。

经常腹泻,尤其是五更早起拉稀便。吃凉的更容易腹泻。阳虚没有火力,水谷转化不彻底,就会经常拉肚子。

上热下寒。常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同时也有尿频、夜尿、便烂、腰腿冷痛。这种表现,下寒是真,上热是假,切勿擅自吃清热解毒败火药物。

那么为什么会阳虚呢?

首先,有体质和生活习惯两方面组成:

饮食上: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寒凉的水果,尤其是空腹吃凉的;过度控制饮食,吃的少,营养不良,身体的阳气没有东西化生,来源少自然就越来越少了;吃了太多的生冷寒凉或者工作环境湿冷;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等寒凉性质的中药等;

生活习性上:爱熬夜,总是超过23点也不睡觉;夏天离空调近,空调温度低;冬季,还习惯光脚穿鞋,穿的鞋子不保暖;冬季露着膝盖穿短裙,露脚踝。夏季空调下穿露脐装;长期大量运动,或喜欢桑拿,出汗过度;汗出当风,大汗淋漓之后,总是要吹风,甚至洗凉水澡久病损伤阳气,长时间生病,阳气抵御外邪被耗伤。

最后一种是因为体质原因,先天禀赋不足,父母为阳虚质或气血亏虚身体。

饮食有原则:

多吃温性、容易消化的温补食物。

例如:羊肉、桂圆、牛肉…

忌食生冷:

冷饮、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一定不要再碰,寒凉最伤脾胃。

喝水要小口,温饮,避免大量猛饮,容易出现脾胃发胀,促生痰湿体质。

生姜温阳在夏季是很好的选择。

注意保暖

腹背,小腹(女孩子的子宫所在,需重点保护),腰部,脚和腿是保暖的重点。

空调要远离,尤其在出汗的时候,更不能用空调、电扇直对身体吹凉风。

每晚烫脚,搓后腰。后腰暖融融最养肾阳。

运动

动能生阳,选择温和的运动,最好在户外阳光里。

轻松愉快

阳虚的人大多安静、内敛,所以不宜选择过于兴奋、亢奋,张扬的活动和工作。因为阳虚虽然很容易兴奋,但是很快就会消沉,接下来就会心神不稳。

多听轻松、活泼的音乐。

拒绝熬夜

23点前睡觉是底线,子夜是养阳的最佳时机。

还可以艾灸,关键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