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附养生食物表)
学习中医养生 收获健康快乐 ――浅谈中医养生的原理和方法
何谓养生?养生是指保养、调养和颐养生命,以期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养生是个永恒的课题,过去曾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关心的问题;现在随着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可能是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使养生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心和重视。人们需要健康,只是不能轻信张悟本之类《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那种愚弄百姓的养生方法,人们需要科学易行的养生方法!
一、 指导养生的方法――中医更胜一筹
目前,指导养生有两大基本方法,即西医和中医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更适宜指导养生呢?下面通过中西医主要区别的列表来作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中西医主要区别可以看出:
1.西医和中医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治病救人的医疗技术。
2.西医和中医的主要区别是:
①西医发展迅速,科室设置齐全,拥有种类齐全的现代化医疗设施和治疗药物,能救治各类疑难杂症,而且对症治疗见效快;其不足的是它属杀伤性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而且药物有一定的抗药性和副作用,治疗费用也相对比较大,所以西医更适合重症和急症病人的治疗。
②中医历史悠久,尤其近年得到长足发展,基本上采用天然药物,擅长调理,尽管见效较慢,但疗效持久,抗药性和副作用不明显,而且治疗费用也相对较小,可见中医更适合慢性病以及重症和急症病人的康复治疗。
3.结论:中医比西医更适合指导日常养生。
中医强调“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以及“食药一体,膳药同功”等理念,倡导食物是治疗未病之病和将病之病的最好药物,达到寓养生健康于日常合理饮食之中的效果。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科学易行的养生方法。
另外,顺便要说的是:长期以来始终有少数人,甚至包括一些名人说中医不是科学,是伪科学,说它没有象西医一样的实验基础,不能建立精确定量的数字化治疗模式,没有可重复性,甚至将它归为风水、星相算命一类的方术,认为只有少数现代科学知识比较缺乏的人才会选择中医。客观地讲,如果
按照牛顿定律那一类的科学标准来衡量中医,那说中医不是科学是不足为怪的。因为科学是分科之学,我们不能狭隘地限定世界上的科学只有牛顿定律那一类科学。我们认为,西医是一门偏向技术类的科学,中医则是一门偏向艺术类的科学,但绝对是一门科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仅没有湮没,而且不断得到发展提高,并治好无数病人的客观事实就是最好的佐证。
二. 中医养生的原理――阴阳五行理论
为了更好地指导养生,我们应对中医诊治疾病、调养身体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中医认为人的各脏腑组织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接洽,将六腑、五官、五表、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连接,构成一个表里相联、高低沟通、和谐共济、井然有序的整体,并且通过精、气、血、津液等的作用来完成机体同一的性能运动。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即所谓的相生相克,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人之所以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是因为体内阴阳失衡所造成的。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治疗大法,医生给人看病或养生调理,其根本目的都是细心分析阴阳的失衡点,通过调理使身体归于阴阳平衡。
为直观地理解五脏的概念、功能以及与五行、阴阳、六腑、五官、五表、五味、五情、五色、五季等的对应关系,特将有关内容列表如下:
现对表列的有关内容作如下简要说明:
1.中医五脏的概念
中医讲的五脏,是指肝、心、脾、肺、肾五个器官,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血,提供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五脏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虽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2.五脏的功能界定
中医对五脏的功能界定为“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肺主气,肾藏精”。即肝有调节血量和精神情志的功能;心有推动血液循环,主持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功能;脾有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以及统摄血液循行的功能;肺有主司呼吸,协助心脏推动血行的功能;肾有藏精生髓,生殖发育,主持水液代谢等功能。
3.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中国传统的位理五行说认为世界大宇宙的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而成。中医认为人体是个小宇宙,也是由这五种物质组成,并将五行与人体的五脏相互联系,对应为:“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和克的平衡关系。生指的是相互滋生、助长和促进,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克则是指相互克制、制约、抑制的意思,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脏腑间的病理影响以及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维持人体健康。
4.五脏与阴阳的关系
中医的五脏阴阳是根据五脏在人体内具体部位和生理功能等来确定的,认为“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为阴中之至阴”,即“肝为少阳,心为阳,脾为中,肺为少阴,肾为阴”。中医认为:“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即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时,我们的身体就健康;一旦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5.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中医讲的六腑,是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注:三焦是上、中、下焦的合称,主要疏导人体水液运行代谢。上焦指横膈膜以上部份;中焦为横膈膜以下、肚脐以上位置;而下焦则是肚脐以下部份。)六腑多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五脏与六腑的对应关系是:“肝对应胆,心对应小肠,脾对应胃,肺对应大肠,肾对应膀胱”。
6.五脏与五官的关系
中医讲的五官,是指目、舌、口、鼻、耳。五脏与五官的对应关系为:“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即五官是五脏的外候,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肝若有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若有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若有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若有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若有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
7.五脏与五表的关系
中医讲的五表,是指爪(指甲)、面(颜面)、唇(嘴唇)、毛(皮肤)、发(头发)。五脏与五表的对应关系为:“肝对应爪,心对应面,脾对应唇,肺对应毛,肾对应发”。即五表是五官的外应,中医会根据五表的症状诊治五脏。例如:肝血不足,指甲缺少血液滋养,则指甲就会黯淡无光;只有心气旺盛,心血充盈,面部才会红润光泽。只有脾气足,口唇才会红润丰满;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只有肾精充盈,肾气旺盛,头发才又黑又亮。
8.五脏与五情的关系
中医讲的五情,是指怒、喜、忧、悲、恐。五脏与五情的对应关系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讲得很绝。即五情会影响五脏;同时,也可利用五行生克关系,减少五情对五脏伤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治疗精神性病症。
9.五脏与五味的关系
中医讲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脏与五味的对应关系为:“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即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例如: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
10.五脏与五色的关系
中医讲的五色,是指绿、红、黄、白、黑。五脏与五色的对应关系为:“绿色主肝,红色主心,黄色主脾,白色主肺,黑色主肾”,即五种颜色的食物,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
11.五脏与五季的关系
中医讲的五季,是指春、夏、长夏、秋、冬(传统中医学理论将一年分五季,即在夏末秋初划分出一个月为“长夏”季节)。五脏与五季的对应关系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即春季应重视补肝,夏季应重视养心,长夏应重视补脾,秋季应重视养肺,冬季应重视补肾。例如春天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可适量多吃一些黄瓜、菠菜等绿色蔬菜和瓜果。
我们在调养五脏时,既可以单独利用五脏与五味、五色、五季等单因素进行调养,更可以综合利用五味、五色、五季等多因素同时进行综合调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调养效果。例如肝血虚的人,春季可适量多吃些黄瓜、菠菜等绿色蔬菜和瓜果,如做凉菜时,适量放些醋;而肝气太旺,脾气不好,常爱生气的人,则应少吃酸味等。
三. 不同体质的养生――区分九种体质
中医研究发现,每个人身体的阴阳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的,并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的动态过程中。若要按照人体的阴阳进行养生调理,从理论上讲是十分科学的,但非常麻烦,并须有专业医生指导。为了简化养生,专家们根据阴阳理论,总结了按人的体质进行养生调理的方法:因为人的体质种类不多,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我们明确自己体质类型后,就可以按照专家们事先精心制定的调养方法(包括饮食调理和运动调理等),自己在家进行养生调理。这样,不仅使调养措施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养生效果也事半功倍。
现将九种体质的特征、表现、调养方法等介绍如下:
1、平和体质(精力充沛,健康乐观型)
健康体质,这类人约占人群总数的32.75%。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重点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调养方式:应采取中庸之道,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例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2、气虚体质(气短少力,容易疲乏型)
偏颇体质之一,这类人约占人群总数的12.71%。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比较胆小,不爱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重点人群:可能与低气压、低气温有关;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以及学生容易气虚。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3、阳虚体质(手脚发凉,身体怕冷型)
偏颇体质之一,这类人约占人群总数的7.9%。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水肿、腹泻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重点人群:先天禀赋,和父母有关;长期服用抗生素、激素、清热解毒中药以及长期偏嗜寒凉食物会形成这种体质;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调养方式:平时可多食牛、羊、狗肉、鳝鱼、韭菜、葱、姜、蒜、花椒、辣椒、胡椒等温阳之品,少食黄瓜、藕、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少喝凉开水、少吃冷饮。
秋冬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以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夏季避免吹空调电扇。
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多与别人交谈,避免消沉;平时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
4、阴虚体质(手心发热,阴虚火旺型)
偏颇体质之一,这类人约占人群总数的8.89%。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重点人群:在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的地区容易产生这种体质的人;多见于学生及年轻人,这也与他们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好烟酒以及生活压力增加有关。
调养方式: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芝麻、百合、银耳以及水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
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宜节制房事。
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项目。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适合洗桑拿。
平时宜克制情绪,遇事要冷静,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可以用练书法、下棋来怡情悦性,用旅游来寄情山水、陶冶情操。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防止恼怒。
5、痰湿体质(身体肥胖,大腹便便型)
偏颇体质之一,这类人约占人群总数的6.28%。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易眩晕,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疾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重点人群:该体质的人多是单位领导,生活安逸的中老年人,男性多。喜欢吃甜腻的食物,不爱运动爱睡觉。
调养方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等,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
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6、湿热体质(面色油腻,长痘长疮型)
偏颇体质之一,这类人约占人群总数的9.88%。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发怒。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重点人群:地处高温多雨,常吃热量大的饮食容易产生这类体质。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好烟酒的年轻人,加上生活压力增加,也是该体质的主要人群,还多见于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
调养方式: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西瓜、藕等甘寒的食物。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应戒除烟酒。
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7、血瘀体质(面色晦暗,脸上长斑型)
偏颇体质之一,这类人约占人群总数的7.95%。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出血、中风、冠心病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重点人群:南方人、脑力工作者,女性多见。
调养方式: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葡萄、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醋、玫瑰花、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滋腻之品。
保持足够的睡眠,但不可过于安逸。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舞蹈、步行等。
保健按摩可使经络畅通,达到缓解疼痛、稳定情绪、增强人体功能的作用。
血瘀体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去医院检查。
8、气郁体质(多愁善感,郁郁不乐型)
偏颇体质之一,这类人约占人群总数的8.73%。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失眠、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重点人群:年轻人居多,而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调养方式:多吃小麦、蒿子杆、黄花菜、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另外,要多参加集体性的运动,解除自我封闭状态。多结交朋友,及时向朋友倾诉不良情绪。
9、特禀体质(容易过敏,喷嚏流泪型)
偏颇体质之一,这类人约占人群总数的4.91%。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凡是遗传性疾病者多与亲代有相同疾病,或缺陷。比如出现药物过敏、花粉症、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重点人群:多是遗传所致。
调养方式: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辣椒、酒、浓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居室宜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春季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可防止对花粉过敏。不宜养宠物,起居应有规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避免情绪紧张。
四. 饮食养生的要点――注意十大平衡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吃。据统计数据显示,一个人一生中,要往肚子里塞进大约25200斤粮食,8500斤肉,10000斤蔬菜水果,2000多斤各类零食,100多斤调味品。饮食既能为我们机体提供能量,同时不正确的饮食方法也会给我们机体带来各种疾病。古人提倡“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其实,食物是我们最好的药物,食疗是我们首选的医疗方式。
为了做到既享受饮食的美味,又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建议大家在饮食中注意做到以下十个平衡。
1、要注意饮食酸碱的平衡。
酸碱平衡是人体重要的平衡因素之一,对身体健康和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健康人的体液应该呈弱碱性,PH值在7.35~7.45之间。当体液酸碱度[pH值]小于7.35时,称体液酸化,酸性体质。科学证实:体液变酸、体质酸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然而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依赖于所摄入食物的酸碱性。
我们日常所摄入的食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呈酸性食物,一类叫呈碱性食物。食物的酸碱性与食物本身的PH值无关,即味道酸的食物不一定是酸性食物,如山楂、西红柿、醋等,吃起来是酸的,但这些食物其实是典型的碱性食物。食物的酸碱性,是以其吃到人体内,经过消化代谢,生成物质的酸碱性来确定的,生成物呈酸性的即为酸性食物,生成物呈碱性的即为碱性食物。
一般来讲碱性食物包括多数蔬菜类、水果类、海藻类等低热量植物性食物;酸性食物包括多数动物类、淀粉类、甜食、油炸、奶油类以及精制加工类食物。例如:茶,尤其绿茶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呈碱性饮料,古人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叶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肉类是呈酸性食物,古人说:“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其量不能超过主食。
为了做到饮食的酸碱平衡,请关注以下提示:
①从营养的角度来说,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建议酸、碱性食物的具体比例为20∶80。如果体质偏酸性,可多食用碱性食物,例如糙米、蔬菜、水果,另外海藻类食品也是很好的选择。
②几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都属于碱性食物。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能够为身体增加养分。蔬菜中的大量纤维素还能够使人体的消化功能得到改善,保持肠胃健康。所以,非常适合用它们来中和体内大量的酸性食物如肉类、淀粉类,帮助食物及时消化和排泄。
③含植物蛋白的种子,若能经过浸种、催芽、发芽直到形成芽苗,如黄豆芽、绿豆芽等,其酸性逐渐减少而碱性逐渐增多,最后形成足具碱性的食物。同时芽菜还是体内很好的清洁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④水果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因为水果本身的组成非常单纯,人们不需再耗费很多能量去消化。因此,在营养学上,常称水果为最佳的碱性食物,也是最好的体内清洁剂。
⑤许多全谷类(糙米、糙米粉、黑面包、小麦胚芽等),与加工精制的谷类比较,其酸性明显降低,因此尽可能多选用全谷类食物。
⑥肉类、乳酪制品与蛋、牛肉、火腿等皆属于酸性食物,其所占的百分比应为食物总量的20%左右。
若需了解常用食物的酸碱性,可查阅本文后面的附录列表(一)。
2、要注意食物四性的平衡
中国人认为食物有四性,即寒性、热性、温性、凉性食物。根据我国药食同源的传统理论,膳食寒热温凉四性应该平衡组合,如若忽视食物的性味随意摄取,不但于身体无补,反而引起失衡,甚至有损健康。例如,我们吃海鲜的时候要搭配生姜,因为海鲜是一个寒凉的食物,特别在吃螃蟹的时候如果搭配生姜就形成了一种平衡,如果你不吃生姜光吃螃蟹,你吃一会就得上厕所。另外,我们夏天喝绿豆汤,冬天吃涮羊肉,就是不同季节对食物四性平衡的考虑;我们春夏热的时候要喝绿茶,到了秋冬冷的时候我们要喝红茶,因为红茶是暖胃的,这些辩证思想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次和方面。
为了做到食物四性的平衡,请关注以下提示:
①平性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且适宜于各种体质的人。
②温性食物:除夏季适当少食用外,其它季节都可食用。体质虚弱、面色苍白、体寒的人,应该选择温性食物;体质燥热的人应少食温性食物。
③凉性食物:夏季可经常食用,其它季节如要吃须配合温性食物一起食用。热性体质、容易上火的人,应多选择一些凉性食物;体质虚寒的人对凉性食物应慎用。
④寒性食物:尽量少吃,如食用须和辣椒、花椒、生姜等温热性食物一起吃。
⑤中医强调均衡、阴阳调和,所以体质偏热的人要多吃寒凉性食物;体质偏寒的人,自然要多吃温热性食物。
⑥传统营养学倡导“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强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提倡我们多吃当地、当季、新鲜的食物,少吃人造的食品和药物;
⑦未满16虚岁的男孩和未满14虚岁的女孩尽量不吃温、热性食物,否则易引起蹬被、盗汗、烦躁不安,重则感冒发烧。
若需了解各类常用食物的温热寒凉属性,可查阅本文后面附录的列表(二)。
3、要注意主食粗细的平衡。
我们的祖先有世间万物米称珍之语。人需要精气神,“精”字的左边是个米字;“气”的繁体字,里面也是个米字;“神”字的右边是田,上面种庄稼,也是植物性食物;你不吃植物性食物,就没有精,也没有气,更没有神了。可见我们中华民族从生活实践中认识到五谷杂粮是不可离的主食,现代人吃惯了精米白面,不妨让粗粮重返餐桌,为正确饮食为健康加分。
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我们中国人在饮食上一定要做到杂食和广食,慷慨的大自然提供给我们人类可以食用的植物性食物有七大类,分别是谷类、豆类、薯类、真菌类、藻类、水果类、蔬菜类,可食用的动物性食物有六大类,分别是肉类、蛋类、奶类、禽类、鱼类和甲壳类,在饮食的选择上,不偏不废广泛摄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衡膳食。李时珍说:米油(把小米熬成浓米汤,上面的一层膜)是穷人的人参汤,婴儿食米油,百日则肥白。
4、要注意饮食五味的平衡。
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五味调和则相得益彰,五味失调就会使某一味的作用过偏,带来弊端,故五味宜调和不可偏食。
下面以食盐为例,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我们每人每天摄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现在好多人口重,这个口重是造成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我国是南甜北咸的饮食习惯,根据调查发现,北京的高血压高于天津,天津高于上海,上海高于广州,造成北京高血压患病率是广州的4.4倍,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北方人口重,食盐的日常摄入量偏高所致。
世界范围内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也与盐的摄入量成正比,以人均每天摄盐量统计,爱斯基摩人为每天4克,高血压患病率为4%;美国人为每天10克,患病率为10%;中国人为每天14克,患病率为13%;北京人为每天18克,高血压患病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日本北海道农民为每天27克,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0%,为世界之最。一般规律是摄盐量越少,高血压患病率越低。
5、就餐速度快与慢的平衡。
食宜细缓,不可粗速。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肥胖,与吃饭快有关。如果你饭吃的比较慢,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里面的淀粉酶就把淀粉给降解了,最后变成葡萄糖,越嚼越觉得甜,葡萄糖吸收后人的血糖就升高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大脑就知道吃饱了。吃饭快的人他脑子还没明白呢,全进去了,因人脑的反应是滞后的,所以就容易肥胖。吃饭一定不要吃的太快,我们要充分发挥牙齿的咀嚼作用,如果你食物不咀嚼细了就吞下去,胃的负担就非常重,胃要分泌胃液消化它,这当然就伤害肠胃。我们古代有一个治疗胃病的办法,非常简单,只是很多人做不到,就是每一口饭嚼50次再咽下去,如果真的嚼到50次,有胃病的人一个月的时间就会明显好转。我们的唾液有非常强的解毒功能,好多致癌物质在唾液里只要搁30秒就失活,如果你吃饭能够仔细的咀嚼,那就意味着用我们的行为建立了第一道防线,就可以少生病了。
6、就餐时间和饥饱的平衡。
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太饱。就是觉得饥饿了才吃饭;觉得渴了再喝水。这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原则。如果你中午吃了一顿到晚上还不觉得饿又吃了一顿,你就很容易发胖,填鸭就这么填出来的。我们吃东西一定要有张有驰,如果中午这顿吃多了晚上就得少吃一点,至少在一天之内要保持一种平衡。我们中国人是经历艰苦生活过来的,我们的机体有一个自我保护的方法,即垂体永远记住长胖时的体重,所以长胖是很容易的,减肥是很困难的。减肥的好办法就是走路,我国膳食指南要求每天走六千步,消耗掉多余的能量。老年人的就餐方式最好是: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的很少,这是羊吃草的饮食秘诀。
同时饮食时间要有规律,传统的一日三餐制符合科学道理。现在有好多年轻人早上不吃早饭,说是忙,实际是懒。我们小时候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现在年轻人晚睡晚起,然后不吃早饭,而不吃早饭是一个很重要的形成胆结石的诱因。
7、膳食温度的冷热平衡。
古人说: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就是说饮食过凉或过热都对健康有损,应做到冷热平衡,提出食宜暖的理念。现在好多小孩一到夏天就咳嗽,为什么呢,你吃了一肚子冰激凌,胃里温度比外边低了30度,胃里温度一降下去,旁边肺的温度也跟着望下降,造成肺的毛细血管不扩张当然就咳嗽,所以我们古代有一句话叫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就是说热别烫嘴,冷别凉牙,要控制好食物的温度。这话讲的非常有道理。
8、就餐前后的动静平衡。
古人主张:食勿大言,饥不得大语。即食前和食中宜静而专注,不可分心以至影响消化。再一个就是食前忌动,食后忌静,要求就餐前后动静平衡。我们有一句俗话叫百练不如一走,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9、进食量和活动量的平衡。
我们大脑是在血糖和激素的作用下调控我们的饮食和体重的,这个平衡极其准确。许多人多吃少动,当然造成肥胖。然而有些人吃了好多都不胖,有的人喝凉水都胖,这跟他的基础代谢率有关系。现在不少人的吃喝已超出了美食这个阶段,到了吃面子、吃排场、吃感觉的地步,不仅浪费惊人,而且危害健康。要记住,一个人一生所吃的食物总量是个常数,你现在猛吃、海喝,那当然会缩短寿命。正如俗话说的“常常登高座,渐渐入祠堂”,“天天多吃夜宵,就得少吃年夜饭”。要减肥,建议大家饭前喝汤,“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吃越胖”。
10、进食前后情绪的平衡。
有些高级饭店都播放轻音乐,让你情绪松驰,多进食。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人除了大脑以外,还有一个腹脑,腹部神经系统的细胞量比大脑不少,大概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当毒素进入我们胃肠道,腹脑会最先察觉,然后它就产生保护性反应――呕吐或腹泻,同时向大脑发出警告。你生气了就会胃疼,这也是腹脑的保护性作用。所以我们在进食的过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的情绪,一定要把饭吃好,这对健康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五. 培育养生好习惯――坚持从我做起
我们除了应按照体质养生和饮食养生以外,还应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诸如每天睡好8小时,吃好一日三餐,尤其是要吃营养早餐,坚持多吃当地当季新鲜的蔬果等;同时还要杜绝大吃大喝、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健康要从每一天开始,只有做到每天健康,才能收获一生健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1、一定要睡好8小时觉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良好的睡眠是最好的天然“营养剂”,充足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障。睡觉对身体的修复作用,也是任何补品都不能替代的。睡眠给予人一种重要的“睡眠营养”,一般来说,成人需要的睡眠营养是8小时左右,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当夜的睡眠质量。青少年和儿童需求量略有增多,要多1个小时左右。晚上10时至11时是最佳入睡时间,睡眠由浅入深,深睡眠能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睡眠习惯不良、深睡眠时间太短,会使大脑无法解压。人在夜间0-4时可以轻易获得深睡眠,但深睡眠只占每天睡眠总量的15%左右。科学睡眠,时间要相对集中,就是要把睡眠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这个时间段最好是头天晚上11点至第二天早晨六七点。
2、一定要吃好一日三餐
身体健康以及寿命长短,在很大程度上与饮食有关。
俗语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或者说是“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可是现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是百病之根。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一定要吃营养早餐。营养早餐必须具备以下四类食物:牛奶、豆浆、鸡蛋或者肉,主食必须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两类及以下食物的营养早餐,就属于低质量早餐。现在我们中国人20%不吃早餐,50%—60%不会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好,中午、晚上是补不回来的。还有晚饭不能吃的太饱,“晚饭少吃一口舒服一宿”是有道理的。
3、适当多吃植物性食物
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吃是十分重要的,研究世界长寿人的食谱,他们均具有鲜明的特点,按照现代营养学的解释是:他们的膳食科学合理,主要摄入的是大量蔬菜水果,并以粗粮谷物为主食,食谱杂而广。世界长寿村的人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了喜欢清淡、素雅、新鲜的健康饮食习惯。
科学的饮食原则:多吃植物性的食物,一定要占70%—80%,动物性的食物只能占20%—30%。如果相反了,很多病就会伴随而来:肥胖来了,糖尿病来了,痛风也来了。不能不吃蔬菜,不吃水果,现在尤其是孩子不吃蔬菜,很多人没有吃水果的习惯,大家记住,一天两到四种水果,三到五种蔬菜,综合抗癌,保护心脏,这是21世纪营养新战略。
4、营养过剩会使人中毒
节制饮食是养生的第二要素,营养过剩了一样使人中毒。过度饮食尤其是30岁以后,不仅不会增加血气,反而会增加身体中的垃圾负担,还得靠消耗更多血气来把垃圾清理掉。因为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理性而有效的控制。
一个人一天吃的东西是有规定的:一、二、三、四、五、六。一斤蔬菜;两个水果;三勺清油(不要超过25克);四两米饭或四个馒头;五种优质高蛋白(肉、蛋、奶、鱼、豆,但有量的规定:一两肉,一个鸡蛋,半斤到一斤牛奶,一块豆腐或者一碗豆浆,);六杯水(饮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或者六克盐。
5、抽烟酗酒是最坏习惯
国际上提出六种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烟,第二是酗酒,过量饮酒。一生吸烟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烟,少活11分钟。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烟,尤其危害大。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最后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少量饮酒还有好处,比如每天喝白酒一两,喝葡萄酒尤其红葡萄酒二两,啤酒半斤到一斤。过多了以后伤害身体,不仅伤肝,而且伤脑,伤心,伤各个脏器。喝醉一次白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6、养心是养生的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不生气是养生的第三要素。健康的根本在心,心净则身净。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养生最根本宗旨。心可以主控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先。
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说实话,很多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而是气死的。有人总结出一个五心调神法:第一,心态平和;第二,心情快乐;第三,心地善良;第四,心胸开阔;第五,心灵纯净。世界上健康寿星的相同秘诀就是:性格开朗,很少发愁,基本不发火,一辈子心平气和。
7、坚持每天运动半小时
动静平衡,有张有弛是养生的第四要素。控制嘴、多动腿,人就是“死在嘴上,懒在腿上”。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动生阳;静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过量运动却会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清、静、空来达到。什么东西都有个度,吃饭有个度,睡觉有个度,锻练也有个度。不锻炼不好,过度锻炼也会降低免疫功能。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锻炼内容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办法,走半个小时,光走路就行了,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但是走也是有讲究的,年轻人要快走,逐步快走,快到什么程度,一分钟要达到130步,心跳要达到一分钟120次,才能达到锻炼心脏的目的。达到130步、120次心跳,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要有个逐步适应过程,你这样坚持半年,你的心肺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提高30%到50%。
8、必须与家人搞好关系
有专家认为,人的疾病70%来自家庭,人的癌症50%来自家庭,这说明家庭很重要。另有报道说离婚人士、丧偶人士寿命偏短,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孤独比贫穷,更可怕,夫妻恩爱的人更长寿,夫妻健在的人更长寿,孤独的人更容易出问题,容易短寿,这是普遍规律。
怎么让家庭和睦,这是一门学问。家庭和睦要做到:第一,要尊敬老人;第二要教育好子女;第三要处理好婆媳关系;第四,夫妻要恩爱,这是核心。夫妻恩爱要做到八互原则: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慰、互勉、互让、互谅。人都有个性,都有毛病,要经常提醒自己:算了,让着她(他)吧,她(他)只要高兴就行了。
另外研究发现:那些交友范围非常广泛的人的寿命也相应增长,平均增加多达7年。
9、不要把中药当保健品
很多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而中药则没有副作用,许多药品广告也往往打出“本药为纯中药制剂’或“纯天然中药制剂”以此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其实,是药三分毒,一般都会有副作用的,即使中药大部分都是天然药物,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只是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一些罢了。例如清热解毒的药性都比较凉,对脾胃有影响,但可以通过相应药物缓解其性能,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所以没有病不要乱吃中药,包括中成药以及中药成分的保健品。
另外,中药还有一个忌口问题,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10.尽量选择宜居环境
环境对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专家研究后得出结论: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使人的寿命增加10—20年。葱郁的草木、良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氧气、无污染的水源、向阳通风的居所等都是长寿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选择住宅大小不是最重要的,大小只是量的问题。质的问题是:1)空气要清洁;2)饮用水要清洁;3)环境要清静;4)日照要充足。天人合一才是最高境界。
结束语:养生的重要原则是“润物细无声,王道无近功”,养生是个细活、慢活,它给你的帮助就像下毛毛雨一样,慢慢的无声无息地帮助你,别指望一两天的养生就见效,它是王道,不是霸道,不会有近功,一定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人登寿域。我们的先贤对养生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和概括:你看不到它的功效,但是你收获了健康快乐。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贯彻养生保健的理念,就会个人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附录:
一.常用食物的酸碱性属表:
食物分类
食 物 名 称
强酸性食物
猪肉、牛肉、鸡肉、金枪鱼、牡蛎、比目鱼、薄肠、奶酪、花生、核桃、米、麦、面包、饼干、糖、白糖、酒类、啤酒等
弱酸性食物
火腿、鸡蛋、奶油、河鱼、鳗鱼、章鱼、鱿鱼、龙虾、荞麦、豌豆、空心粉、炸豆腐、葱、巧克力等
强碱性食物
茶、白菜、黄瓜、胡萝卜、菠菜、卷心菜、生菜、芋头、海带、西瓜、柑橘类、无花果、柿子、葡萄、葡萄干、板栗、咖啡、葡萄酒等
弱碱性食物
大豆、绿豆、香菇、蘑菇、竹笋、马铃薯、油菜、南瓜、芹菜、洋葱、茄子、萝卜、番薯、莲藕、豆腐、牛奶、苹果、梨、香蕉、樱桃等
二.常用食物的温热寒凉属性表:
(1)谷类食物:
食物属性
食 物 名 称
温性食物
糯米、黑米、精白面、西米、高粱
平性食物
大米、玉米、燕麦、青稞、米糠、黄豆、白豆、黑豆、赤豆、豌豆、扁豆、蚕豆、花生、芝麻、红薯
凉性食物
小麦、大麦、荞麦、粟米、绿豆、薏苡仁
(2)肉类食物:
食物属性
食 物 名 称
温性食物
黄牛肉、羊肉、狗肉、鹿肉、猫肉、鸡肉、带鱼、鳗鱼、虾、毛蚶、淡菜、海参、鲢鱼、鳊鱼、鲶鱼、刀鱼、黄鳝、麻雀、羊奶
平性食物
猪肉、驴肉、鹅肉、鸽肉、鹌鹑、蛇肉、黄鱼、乌贼、鲳鱼、鲨鱼、鲈鱼、海参、鱼翅、鲥鱼、鲫鱼、鲤鱼、青鱼、银鱼、泥鳅、甲鱼、龟肉、阿胶、人奶、牛奶、酸牛奶、鸡蛋
凉性食物
水牛肉、兔肉、鸭肉、蛙肉、鲍鱼、鮰鱼、马奶
寒性食物
马肉、螃蟹、黑鱼、蚌肉、螺蛳、田螺、章鱼、蛏子、海蜇、牡蛎、蛤蜊、鸭蛋
(3)果类食物:
食物属性
食 物 名 称
热性食物
榴连、黑枣
温性食物
樱桃、桃子、石榴、金橘、杨梅、杏子、荔枝、龙眼、山楂、乌梅、释迦、红毛丹、木瓜、佛手、红枣、椰子肉、槟榔、松子、核桃
平性食物
葡萄、李子、梅子、菠萝、莲雾、蓝莓、柠檬、花红、木瓜、菠萝蜜、橄榄、板栗、花生、芡实、白果、葵花子、南瓜子、榛子、香榧子、甘蔗、椰子汁
凉性食物
苹果、梨、柑橘、橙子、草莓、枇杷、杨桃、火龙果、芒果、山竹、莲芯、菱、罗汉果
寒性食物
西瓜、甜瓜、哈密瓜、柚子、葡萄柚、香蕉、猕猴桃、无花果、柿子、桑葚
(4)菜类食物:
食物属性
食 物 名 称
热性食物
辣椒
温性食物
荠菜、香菜、雪里蕻、柿子椒、韭菜、洋葱、葱、大蒜(蒜苗、蒜苔)、香椿头、生姜、南瓜、金瓜
平性食物
青菜、白菜、包菜、大头菜、茼蒿、葫芦、豇豆、萝卜、胡萝卜、土豆、芋头、山药、洋生姜、豆豉、黑木耳、香菇、平菇、猴头菇
凉性食物
芹菜、菠菜、花菜、生菜、油菜、苋菜、马兰头、西红柿、黄瓜、冬瓜、丝瓜、茄子、茭白、莴笋、芦笋、芦蒿、紫角叶、绿豆芽、黄豆芽、金针菜、枸杞头、百合、藕、蘑菇、金针菇、豆腐
寒性食物
蕹菜、香椿、竹笋、慈姑、魔芋、苦瓜、荸荠、草菇、菱肉、海带、紫菜、海藻、莼菜、发菜
(5)其它食物:
食物属性
食 物 名 称
热性食物
胡椒、肉桂、白酒
温性食物
冬虫夏草、人参、黄酒、葡萄酒、啤酒、米酒、醋、红茶、咖啡、红糖、生姜、花椒、茴香、炒干果
平性食物
白糖、冰糖、豆浆、枸杞子、灵芝、银耳、燕窝、玉米须、黄精、天麻、党参、茯苓、干草、鸡内金、酸枣仁、菜油、麻油、花生油、豆油、麦芽糖
凉性食物
西洋参、蜂蜜、蜂王浆、绿茶、菊花、决明子、薄荷、胖大海
寒性食物
金银花、苦瓜茶、苦丁茶、芦根、酱油、面酱、盐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