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阳气收敛渐微凉,养肺保安康,推荐一款秋季经典小吃

文 /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2019-09-23 11:00
"
秋分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收敛,阴气渐长,气温逐渐降低,万物生长成熟。此时如何养生,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人与天相应,五脏之中,肺主秋季,秋季的主时之邪为燥邪,肺的功能失调常出现内燥的改变。因此,秋分养生重在养肺、润燥。


养生调病需纠其因

中医养生强调审因论治、综合调养,除了要了解具体的养生保健方法,肺最易受伤的原因也需引起重视。

运动不足

中医讲“动则生阳”,就是说适度的体力劳动和运动锻炼能够强盛阳气。而许多人习惯久坐、久卧,少动或是不动,往往静态时间多,动态时间少。

若形体、肢体运动锻炼不够,四肢筋骨肌肉易废退、逐渐衰弱。同时,气的运行和生成受到影响,极易出现精神不振、身倦乏力,或食欲不振、胃胀腹胀,或动则心悸气短、出汗较多,以及形体肥胖等,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久卧伤气(指肺气)”“久坐伤肉(指脾气)”。

膏粱饮食

《黄帝内经》指出,“肥贵人则高粱(即膏粱)之疾也”,是说肥胖是由于经常偏嗜膏粱食物,常吃油腻肥甘引起。过食膏粱肥甘,致痰湿内生,不仅容易引起肥胖乃至糖尿病、冠心病等,还会损害脾胃功能,导致痰湿内壅,影响肺的主呼吸之气,以及其主宣发与肃降的功能,导致一身之气产生不足,水液代谢失调,引起神疲乏力、声低息微等气虚症状。

秋分|阳气收敛渐微凉,养肺保安康,推荐一款秋季经典小吃


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使自然界阳气升多降少,因此,人们的阳气在秋季收敛、冬季闭藏得不够。在秋天,肺脏的肃降乃至宣发功能得不到天地的资助,就会引起肺气不足,由此感冒、咳嗽、气喘等病频繁发生。同时多有慢性迁延,很难根治。


环境污染

“肺为娇脏”,通过不断地吸清呼浊、吐故纳新,促进人体气的生成,调节气的运动,从而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长期吸烟和处在雾霾天气中,肺会不断地吸入不洁的空气,这对它的功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养肺需调起居和饮食

起居养生

适度秋冻: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还不至于寒。为了能使人体能顺利地从夏热过渡到秋凉,应适当进行秋冻,提高御寒能力。秋冻还可避免衣着厚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符合秋季阴内蓄、阳内收及其防燥的养生要求。

秋冻常从初秋开始,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白露下不露”“寒露身不露”,进入深秋则应注意保暖,若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霪雨霏霏,应加衣添被。特别是对于天气变化非常敏感的年老体弱之人,由于自身阳气虚衰、肺气不足、阴精亏乏、血虚不足,既怕冷,又怕热。

最宜运动 :运动锻炼,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非常有利于肺气的肃降,对确保肺脏“诸气之本”作用的发挥,锻炼“精、气、神”三宝十分有益。

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五禽戏、八段锦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亦可配合松字功、意守功、真气运行五步功等静功功法。

秋分|阳气收敛渐微凉,养肺保安康,推荐一款秋季经典小吃

远离悲秋:秋天由于自然界物候、气候的影响以及人本身阴阳盛衰的改变,人们特别容易感到悲愁、忧郁,这就叫悲秋。

悲秋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一般情况下对身体没有影响。但如果不加以调节,使得抑郁的情绪较重,则会引起相关的心理疾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建议秋天多吃香蕉等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的食物,趁假期多多出行、散心,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减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饮食养生

润肺防燥:过了秋分节气之后,降水将逐渐减少,湿度变小,秋燥即成为仲秋到深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主时之季,肺喜润恶燥,稍有疏忽,极易被秋燥邪气耗伤津液,出现咽干、口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甚至咽喉疼痛、咳嗽咯痰等不适。

秋季宜常吃味甘微酸、性平稍凉,具有养阴生津、润燥润肺的食物,如梨子、甘蔗、荸荠、葡萄、柑橘、银耳、蜂蜜、牛奶、鸭肉、猪瘦肉,以及黑芝麻、百合、山药、乌梅、玉竹、白果、莲子、罗汉果等。

秋分|阳气收敛渐微凉,养肺保安康,推荐一款秋季经典小吃


推荐一款秋季小吃——小吊梨汤

小吊梨汤是老北京秋冬传统的饮品,清甜细腻,一杯下肚,从舌尖到胃,熨帖又舒服。

原料:雪花梨500克、水1000克、九制话梅3颗、冰糖30克,干枸杞子、干银耳各20克。

做法:银耳提前泡发,梨用盐搓洗干净后削皮切小块,梨皮留下备用。水烧开,放入梨块、梨皮、银耳、话梅、枸杞子,炖煮约半小时左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

梨皮可以使汤汁浓稠清润,颜色更深,银耳会增加汤汁的黏稠度,话梅让梨汤更清甜,这些都是梨汤更好喝的秘密武器哦!

编辑:贾荣曼

审核:马骏 监制:柴玉

来源:综合《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8年9月刊(转载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图片:摄图网已授权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