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来路就是去路?中医: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收藏版)

文 / 大医养生学堂
2019-09-14 11:33
"

那天休息在家,我一口气看完了田原写的《阳气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我连猜带蒙地,好不容易把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写得很好,建议你们也买来看看,内容不深,但是道理讲得很透彻。主要就是讲李可老中医的治病理念,其中有一章的名字触动到我了,就是“疾病的来路,就是去路”。

李可老先生认为:“最初侵犯身体的病邪,没有及时驱出去,它就会内藏,成为一种伏邪。伏邪会在里面损伤人体的阳气,阳气一弱,病越好不了,越缠绵难愈。现在都是用消炎的方法,消炎用的这类药都是很寒凉的东西,一消炎,外邪冰伏于内,只会一次比一次藏得深,一层一层的,五脏都受到影响了。如果老是好不了,时间久了,太阳、少阴这两个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已经深入到根本了。”

我们常常在讲肺病难治,这个,不就是对肺部疾病最好的治疗思路吗?!为什么中医一直呼吁大家不要轻易去挂水,就是因为挂水不是让疾病从来路回去,而是把病邪深深地压在了身体里,它有可能进入经络深入脏腑,成为更加可怕的疾病根源。

中医治病的根本就是扶正祛邪。不管身体受到怎样的外邪(风、寒、暑、湿、燥、火),加强自身的正气,把外邪再从来路赶出去就对了。

疾病的来路就是去路?中医: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收藏版)

李可老先生一生秉承的观念,就是:救阳和托邪外出——用药物扶阳,振奋了自身的阳气,依靠自身的阳气把病邪从体表赶出去。“逆流挽舟法: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里出表。若但从里去,不死不休”。

《内经》也早有“善治者治皮毛……诸证当先解表”之说,这些都是治疗重证、难证、痼疾的法宝。

所以我们感冒了怎么办?咳嗽了怎么办?吃中药啊!在治疗感冒和咳嗽的中药里,都有解表散寒、宣降肺气、透邪外出的药物。不要轻易去挂水、打消炎药,一般中医认为,消炎药性质寒凉,那样只会让寒邪从肺传到身体更深处——消炎只是让我们的表证消失了,不是病好了。真相是因为寒邪入了里,所以没了表证,可是一旦将来再有外感,就会很容易复发,或者引发其他疾病。

那么如果之前已经不明就里地挂了好多天的“水”,把肺炎压下去的朋友,怎么办呢?还有救吗?李可老先生说,只要有阳气到达的地方,就不会生病,所以扶阳就好了。具体他推荐的是:四逆汤。

TIPS

四逆汤:

制附子一枚(15克),干姜一两半(7.5克),炙甘草二两(10克),水煎服,附子先煎1个小时(方剂来自《伤寒论》,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疾病的来路就是去路?中医: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收藏版)

这个方子是《伤寒论》里回阳救逆的神方。由于附子有毒性,所以一定要先煎,但是也不用害怕,李老用它来救心衰病人的时候,附子的用量一般都是200克……

附子无干姜不热,而炙甘草又可以调和附子的毒性,所以这三样药物常常配伍出现在很多补阳的方子中。附子回阳救逆,大补肾阳,同时还能生出津液。因此李可老先生给60岁以上阳虚的老人建议是,可以把四逆汤当作日常保健用药,常年少量地服用,以滋补日益衰弱的肾阳。如果是保健,附子9克就好。

另外,很多阳虚的病,不管病名是什么,李可老先生都曾用四逆汤来进行治疗。比如鼻炎,整天打喷嚏流清鼻涕,就是寒邪无法祛除导致的,李老就会用到四逆汤。还有人有神经性皮炎,怎么涂药都不行,李老经过辨证,认为患者阳虚,也是用四逆汤给治好的。

所以中医治病,就是扶正祛邪,调和阴阳,让身体用自身的力量把邪气赶出去就好了。

更多养生知识关注头条号内.....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