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有什么功效?怎样用才能更养生?
上周陪同学去逛广州清平药材市场,看到很多比手臂还长的黄芪,忍不住买了一斤多,结账才发现整整300元。询问老板告知是野生的老黄芪,500元一公斤。看着黄芪中心已有枯朽,呈褐色及空洞状,估计生长年限也不短了,所以还是买了一些回来。
一、黄芪的来源及性状黄芪,原称“黄耆”,据《本草纲目》记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作黄芪”,可见黄芪在古代医家心目中的地位。
黄芪为多年生豆科植物,以根入药,主产于东北、内蒙古、山西、四川等地区,现以山西所产者量最大、质最优。药材呈圆柱形,表面淡棕黄色或棕褐色,有不整齐纵皱纹或纵沟,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嚼之味微甜,有一股豆腥味。
黄芪一般以3~4年采挖最好,所以正哥所买的500元一公斤的黄芪绝对不是性价比最高的,一般的黄芪几十块钱一公斤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只是作为一名中医师,一来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二来是为了尝试一下和平时用的黄芪有何不同而已。
二、黄芪的功效及主治作为补药之长,黄芪性味甘,微温,色黄白兼入肺、脾经。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生津养血、托里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既可以用于养生保健,也可以用在多种内外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是应用作为广泛的中药之一。
黄为脾胃的本色,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黄芪色黄长于补气,故最能健脾。无论是脾虚导致的头晕心悸、倦怠乏力、纳差、食少便溏,还是脾虚湿困所致的颜面、肢体浮肿,亦或是脾虚气陷所致的倦怠乏力、久泻脱肛、子宫下垂以及便血崩漏,均可使用黄芪。
黄芪黄中带白,白为肺之本色,且肺为气之主,因此黄芪又善于补肺。无论是肺气虚弱导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还是肺虚不能固表导致的表虚自汗,亦或者是肺热导致的消渴,都可以使用。
黄芪善于补气,补中有通,补中有升,因此能够补而不滞,可以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不仁,也可以治疗气血亏虚所致的疮疡溃烂、久不收口。
正因为黄芪有如此多的功效,因此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如两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泻痢,益气,利阴气”。金元时期的张元素认为黄芪“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清代王清任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黄芪用量高达4两(合现在120克),已故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也擅长用大剂量黄芪治疗重症肌无力等疑难杂症。
三、如何使用黄芪养生及保健黄芪为补气药之长,因此平素气虚,表现为经常疲倦乏力、短气心慌、头晕、纳差腹胀、食少便溏、自汗明显者,可经常使用黄芪保健,最简单的做法是取10~15克黄芪直接泡水喝。也可以用黄芪、莲子、党参、山药之类配合其它食材炖汤食用。
如果是体质气阴两虚,或者气虚夹有虚火的,为了避免使用黄芪上火,可配伍其它药材一起使用。如民国时期医学大家张锡纯常使用黄芪配伍知母,来避免久服黄芪滋生燥热,然而知母味道偏苦,如果是日常保健用,建议配伍少量的西洋参一起用,既可以避免上火,也可以照顾口感。
最后分享一个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的黄芪养生粥方:用250克黄芪加入适量的水,小火煮 15分钟,将水倒出,再加入适量的水,再煮15分钟,将水倒出。再用这些药水加入适量的绿豆、白扁豆、莲子、薏米、大枣、枸杞子,煮成粥食用。具有健脾祛湿、补肾益气的功效,而且非常平和。
#清风计划##中医来了#@头条养生@邱医生说@小叨健康汇@小梅医生养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