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预防疾病就要了解,中医养生“三大法则”
古人云: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法则一:贵在养德,平和情志
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正如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道家也强调人应该善良、忠诚、富于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愿意帮助他人的美德。
这些美德不但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社会。而那些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则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
简单来说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了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法则二:顺应四时,动静有衡
《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阳气充沛,万物生机蓬勃,人体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所以可保养体内的阳气,防止阳气发泄太过,影响人体生发之气;秋冬阳气藏伏阴气转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对减缓,所以要注意保养体内阴气,防止阴精耗损。中医说“从之则苛疾不起”,即顺应四时季节变化而变换生活方式,可以防病健美。
通俗来讲就是要求按照四时季节变化和晨、昏、昼、夜有规律地起居作息。如春三月应晚卧早起,散步或做体操,情志要豁达开朗,使机体处于生机盎然的状态;夏三月应晚卧早起,迎着曙光,活动锻炼,精神焕发,使机体的阳气调和宣达;秋三月应早卧早起,从事强度不很大的劳动和锻炼,保持心情宁静,使机体处于动静相持的状态;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回避严寒侵袭,风和气爽时应户外锻炼。
法则三:饮食有节,养护五脏
《黄帝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等多处论述。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在饮食中养护五脏。养肝: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养心: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养肾: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肾;养肺:多吃养肺的水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等;健脾: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
现正处秋季,注意养肺。秋天是一年中养肺最好的季节,而且秋天养肺的最好的时间点是在早晨的7点到9点,首先,每天要保持足够的喝水量,一般一天要摄入2000毫升水;其次,要注意避免烟气、寒燥、燥热,以及悲忧情绪对肺的损伤。另外,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通,肺的气机亦调畅,从而达到养肺的目的。
文/刘佳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