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话养生」夏季养脾,记住这些
中医认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说明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脾(胃)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
脾的功能活动与长夏季节密切相关,夏季天气主要以潮湿闷热为主,加上脾喜燥恶湿,脾胃容易受到侵害,于是人们的脾胃功能便随之低下,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诱发疾病。因此在这个时节健脾是关键。
夏日养脾亦要分清证候,对证施方:
1、健脾益气利湿
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贫血、粒细细胞减少症等疾病所引起的精神困倦、肢体乏力、懒言气短、头昏自汗、食欲不振、胃胀隐痛、便烂腹泻、舌淡苔白、脉缓无力等脾气虚弱证。
常用中药有黄芪、党参、五指毛桃、白术、山药、山萸肉、茯苓、大枣、芡实等。常用食物有粳米、鸡、鹌鹑、羊奶、黄花菜、葱、蒜、豆豉等。
常用药膳有山药饼、茯苓包子、山药面、参枣米饭、益脾饼、大枣粥、红枣炖兔肉等。
2、健脾消食除胀
常见于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下降、早饱、食后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积食、气虚症状不明显等。
常用中药有神曲、麦芽、谷芽、山楂、鸡内金、砂仁、白豆蔻等健胃消食、芳香醒脾、消积化滞的药物。食物为萝卜、猪骨、猪瘦肉等。
常用药膳有豆蔻馒头、山楂肉干、萝卜丝饼、砂仁鲫鱼汤、羊肉萝卜汤等。
3、健脾利尿消肿
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小球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属于脾虚水肿症者。表现为腹胀便烂、食欲不振、下肢或全身水肿、舌质胖嫩,苔白滑、脉沉无力等症状。
常用药物主要有白术、陈皮、茯苓、泽泻、薏苡仁、冬瓜皮、赤小豆、白茅根等。常用食物有泥鳅、鳝鱼、鲤鱼、鸭肉、莴笋、黄豆芽等。
常用药膳有赤豆鲤鱼、青鸭羹、烩鳝丝、芪烧活鱼、红杞活鱼、拌莴笋、薏苡米粥、木瓜汤等。
4、温脾温阳止泻
常见于素体阳虚或夏天过食生冷食物所引起的腹痛、腹泻、畏寒、呕吐,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等症。
常用药物主要有干姜、高良姜、香附、茴香等,常用药膳有姜饼等。也可用食盐100克转入布袋炒热后外敷神阙(肚脐)或关元穴(肚脐下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或用肉桂粉3克,荜拨粉、高良姜粉各10克,装入纱布袋内,夜间置于脐上,能起到温脾胃、止吐泻之功。
当然,中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三因治宜,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同时,药膳亦有其局限性,如果您的上述症状持续未能改善,仍建议及时到医院咨询专业医师。
文字/李贺元
李贺元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名中医劳绍贤教授(邓铁涛首席大弟子)。从事脾胃病的诊疗10多年,擅长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癌前病变、不明原因腹痛、慢性腹泻、胰腺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中西医诊治;熟练掌握胃肠镜检查及多项镜下治疗。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5项,在本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及周六上午。
出诊地点:西区二楼门诊12号室。其余时间在西区住院部二楼胃肠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