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日纪」立秋丨习俗、养生、按摩、气候变化……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文 / 津云
2019-08-08 10:01
"

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津云日纪」立秋丨习俗、养生、按摩、气候变化……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立秋后气候有啥变化?

首先带来的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虽说立秋就是秋季开始了,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气候。此时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夏之中,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此时节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中医认为,养生必须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所以秋季养生务必一切要以“收”为要。古人所言“伤春悲秋”,秋天一定要注意收敛心情,主动排解郁结,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天津立秋习俗您了解吗?

老天津人的饮食习惯颇具特色,一年四季,讲究什么季节吃什么。立秋最重要的就是“贴秋膘”!老话说得好:“秋季补的好,冬天病不找”。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炖肉贴秋膘。

·贴秋膘

中医有言:“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于是便有了秋风起“贴秋膘”的习俗!一来弥补苦夏时胃口不佳失去的体重,二来又为之后的寒冬积累能量。贴秋膘,当然离不开各种肉。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等,用文火炖。

在这里面的料包可不简单,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20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的,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可以说在这一天里,整个城市完全沉浸在炖肉的香味里。

·咬秋

在饮食方面,立秋这天吃饺子,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饮,或是饮烧酒,都是广泛流传由来已久的习俗。

「津云日纪」立秋丨习俗、养生、按摩、气候变化……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咬秋”和“咬春”之俗一样自古有之。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这习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带曾很流行,人们在立秋的前一天将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汤放在庭院中晾一天,于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气避免得痢疾腹泻的作用。瓜类大多具有清热消暑、利湿的功效,中医认为,腹泻大多与湿有关,湿去自然可以预防腹泻。

天津人特别讲究在立秋这天早晨吃甜瓜,晚上吃西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值得注意的是,西瓜本身性凉,加上立秋后人的胃肠道对寒凉食物的适应力下降,所以立秋后的西瓜应少吃,尤其是冰冻的西瓜,易伤脾胃和引发其他疾病。立秋后人要吃一些温热的水果,如:梨、柿子、橘子等,以调理脾胃。

立秋养生四要素

·吃什么好?

秋季养生要遵从“润燥、补肺、养阴、多酸”的原则。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张入秋宜食生地粥、莲子百合汤、雪梨银耳汤等以滋阴润燥、健脾祛湿,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因为经过炎热的夏季,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秋季进补要适当。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太多肉食。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办法又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

·注意调节心情

夏天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容易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而对于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来说,秋天意味着抑郁症到了易发作期。

秋季保持心情愉悦是战胜悲观情绪的基础,多增加阳光照射,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勤于运动,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放松心情;培养兴趣爱好,秋季情绪容易低落,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有效转移注意力,同时能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秋季可以适当多吃些热量较高的饮食来满足身体的需要等。另外情绪低落时可以适当喝点绿茶或咖啡,吃点香蕉等可以起到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情的作用。

·谨防“秋老虎”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同时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等疾病,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早晚清凉时分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适度运动

秋天是养“收”的时分,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期间,故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

秋天在运动的时候,要科学选择一些使情绪稳定、安定心神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都是不错的选择。要顾护阳气,不适合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避免运动后出汗过多,容易使邪气趁虚而入。尤其是老人、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运动适度。

立秋保健按摩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固本培元、补充阳气。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津云日纪」立秋丨习俗、养生、按摩、气候变化……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太白穴: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津云日纪」立秋丨习俗、养生、按摩、气候变化……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关元穴: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津云日纪」立秋丨习俗、养生、按摩、气候变化……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扶正固本、培补元气

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身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患,按摩气海穴往往具有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虽说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气候。此时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夏之中,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此时节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气肃杀,在精神上,我们要保持内心宁静,心情舒畅。此外,要注意温度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津云新闻记者 王晓羽)

(综合: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医药报 天津族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