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国画是养生良方吗?让数据告诉你答案
一般中国人都有这个印象——画国画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这个观点有没有依据呢?事实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皇帝与画家年龄的PK先不说大道理,在大数据的时代,用数据讲话。我列出了从明朝到清朝有确切年龄记载的二十五位皇帝,还有从古至今比较有名的二十五位画家的年龄,做一个对比。
这二十五位皇帝的平均寿命是47岁。
关于中国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但是皇帝作为全国最有权势的人,享受的也是最好的医疗和生活条件,他们的寿命应该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了。
再来看看画家的寿命。
这二十五位画家的平均寿命是76岁。
这些画家是从宋朝到近代最有名的一些画家,很有代表性,从这两张表的对比可以看出来,画家们的平均寿命比皇帝多将近三十岁!
一两个人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一群人的数据就相对公正了,所以说,画国画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是有事实证明的。
(二)为什么画国画有这样的功效呢?忙碌的人们都向往度假,盼望着能早早地去往山明水秀的地方呼吸最清新的空气,享受悠闲的时光,可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工作与生活的压力,现代人是这样,古代人也是这样。
怎么办呢?
聪明的古代中国人发现了一个从烦恼现实中超脱出来的良方——画。
身体不能脱离现实世界,但是“心”可以啊!身体不能去游山玩水、观花赏鸟,但是“眼睛”可以啊!画里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世间百态让我们的心灵可以漫游在美的世界里,忘记烦恼、忘记现实,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好,这可不就是一道心灵的补药么?
看看《潇湘奇观图》中云雾缭绕的山水,湿漉漉的空气仿佛已经从画里弥漫出来了,浸入到看画人的身体感官里,似乎能嗅到云水清凉的气息,这股清凉浸入到心田,久久不散。这样的画怎能不让人神清气爽呢?
再看看《柳院消暑图》,把自己想象成那个穿着白衣的人,穿越到画里,起身推开窗,窗外桃花灼灼、翠竹青青、杨柳依依,信步穿过花间,遥望门前浩渺的湖水,微风拂过,波光粼粼,清新的水气随之扑面而来,湖的对面隐约可见群山连绵。是坐船去湖上游玩一番,还是翻过房屋后的青山,去探访一下好友呢?
这样的生活好闲适、好惬意啊!
或者把自己想像成陶渊明那样,在青山旁、湖水畔种一院菊花,与柳树作伴,听鸟啼虫鸣,品山间清泉。
眼睛停留在画上,心可以随着画面进入到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这里没有烦恼,悠然恬静,正是延年益寿、调节心情的养生宝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
(三)王时敏是以画养生的典范清初画家王时敏是当时画坛公认的领袖,他学画的初衷,就是为了养生。
王时敏是明朝首辅王锡爵的孙子,王家在江南世代经商,可谓权势滔天又家财万贯,就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偏偏人丁不兴旺,到王时敏这一代是三代单传,从小身体还不好。王锡爵只希望这唯一的孙子平安、健康地长大,延续王家香火,于是就让他靠荫封得到个小官,不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请著名画家董其昌教他画画,修身养性。
董其昌曾说过:“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无疾而逝。盖画中烟云供养也。”(董其昌说的年龄与我在当代美术文献资料中查到的年龄不太一样,不过也相差不大。)这个意思就是说黄公望九十岁了,他的脸还像年轻人一样,米友仁八十多岁的时候神志都很清醒,去世的时候也没有经受病痛的折磨,这些都是因为画里的烟云滋养了他们的身心。
董其昌也是当太子老师一直到79岁才退休,八十一岁去世,也算健康长寿的了,这大概就是王锡爵请董其昌教王时敏画画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明朝灭亡以后,王时敏不在清廷任官职,而是回到老家隐居,他一共育有九个儿子、九个女儿,活到了八十八岁,也算得上是完成了祖父的愿望,不仅保得自己一世健康长寿,还为王家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是康熙的宠臣,他虽然是科举入仕的文官,也擅长画画,康熙56岁祝寿的《万寿盛典图》就是由王原祁总负责。王时敏的学生王翚也曾进入宫廷,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此幅画绘制完成以后,康熙皇帝十分满意,想留他在北京当宫廷画家,不过,王翚没有接受。
王时敏与同乡王鉴、孙子王原祁、学生王翚合称为“四王”,他们的学生很多,后来形成一个画派,被当时的人誉为“山水正宗”。
“四王”画派影响了清朝画坛将近三百年,而王时敏,正是“开山祖师”。画画改变了王时敏的一生,王时敏也对中国画坛有很深的影响。如果不知道内情的人,有谁会想到,这样一个画家当初学画画的原因,竟然只是为了“养生”呢?
中国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传家宝、养生良方,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跟着我走进这个世界,一起读画、一起画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