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夏的初始,我们该如何养生?

文 / 中医陈武山
2019-05-06 17:00
立夏:夏的初始,我们该如何养生?

文丨陈武山 图丨来源于网络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特点时写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意思是说:夏季也就是农历四五六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蕃秀。“蕃”者,繁衍茂盛之象;“秀”者,精气外达之象。此时地气上交于天,万物开花结果。

人与夏气相应,应该晚睡早起,尽量接受阳光的照耀,不要过分贪阴。要使情志舒畅,不要郁结成怒。要像花开结果一样,令生气能够外达。要像所爱之物在外一样,尽量早出晚归。这是夏季之气与人体相应的规律,为养长之道。

不能顺应夏气的成长则伤心,秋天会发为寒热往来之病,供秋气收敛的精微就少了,到冬季就会发为内虚的重病。

立夏:夏的初始,我们该如何养生?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

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这里明确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情志

立夏:夏的初始,我们该如何养生?

夏季与心脏五行均属 “火”行,而心主神志,所以在炎热的夏季,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精神振奋,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阳气的宣发。同时,要注意调节情绪,“使志无怒”。

切莫因天热、事繁而生急躁、恼怒之情,以免助阳升动太过而伤正气。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三国时期的养生家嵇康在《养生论》中也指出:“夏季炎热,更宜调神静心,常如冰雪在心。

2、起居

立夏:夏的初始,我们该如何养生?

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们应晚睡早起,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晒晒太阳,顺应自然,培补阳气。

另外,夏季昼长夜短,气温较高,出汗较多,津液、阳气极易损伤,使人感觉疲劳,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夏季酷热多雨,暑热、暑湿邪气容易乘虚而入,导致中暑、阴暑等时令病。阴暑是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引起的时令病。因此,夏季应避免过分贪凉就阴,致使寒邪乘虚侵袭。

3、饮食

立夏:夏的初始,我们该如何养生?

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夏季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的太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

夏季合理饮食,能有效避免时令病的发生。如腹泻,中医认为,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天气炎热导致人的食欲相对较差,营养容易缺乏,而且夏天人体出汗多,能量消耗较大,加上不少人在夏天有贪凉的习惯,“饮料非冰镇不喝,三餐非生冷不吃”,会慢慢损伤脾胃之气,就容易导致腹泻的发生。

另外夏季心火当令,心火偏旺则克肺金,中医认为咸味入肾,有补肾的作用,通过补肾水来调剂心火,使心火不易亢盛。同时,咸味之品还能补充因汗液流失而缺少的盐。

4、运动

立夏:夏的初始,我们该如何养生?

夏季经常参加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但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消耗较大,不宜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所以只有合理地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一是运动的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的时候进行,同时应在室外锻炼。

二是项目的选择:宜选择慢跑、太极拳、太极剑、广播体操、保健气功,或晚饭之后户外散步、骑车、打球等强度不太剧烈的项目。

三是运动量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不要出汗太多,运动后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

四是运动后保健: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易招致感冒、头痛,或引起风湿痹痛、皮肤痤疮等。

让我们一起学会养生,感恩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黄帝内径》——生命健康之道!养好夏天,过好夏天,让我们的身心和大自然一起蓬勃向上,秋天里收获健康的金色果实和美好心情……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