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佳节,团聚勿忘养生
小编导读
悦读中医的各位小伙伴们,大家中秋佳节快乐!
这么美好的节日里,大家是不是都在和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和秋蟹呢?美好佳节固然可以肆意欢乐,但是有些养生宜忌还是不可以忘记。一起来看吧——
月 · 夕
十五日祭月,香灯品供之外,则团圆月饼也。雕西瓜为莲瓣,摘萝卜叶作娑罗。香果苹婆,花红脆枣,中山御李,豫省岗榴,紫葡萄,绿毛豆,黄梨丹柿,白藕青莲……——《帝京岁时纪胜》
祭月前,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大枣、李子、石榴、葡萄、毛豆、秋梨、柿子、白藕、莲花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月饼一定要圆,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娑罗树相传是月亮上的神树,大的萝卜叶颇有树的形姿。
在月亮升起的方向,供佛教的月光遍照菩萨像,或道教的太阴星君像,或民间的嫦娥像。全家人依次向法像或月亮供拜。有的地方男子不拜,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月饼有供拜好就吃的,也有留到除夕再吃的,叫团圆饼。
在宋代,中秋夜是不眠之夜,《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翫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竿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潮 · 汐
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西汉·枚乘《七发》
早潮名潮,晚潮称汐。八月十五也是观潮胜时。
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东部沿海的大涌潮有个从北向南的移动过程。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扬州);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即今之钱江潮。
浙江海宁盐官镇为钱塘江的最佳观潮胜地。农历八月十五至八月二十为观潮期,尤以八月十八最胜,正所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民间甚至还有在八月十八日祭祀被封为潮神的伍子胥的习俗。范仲淹一首《和运使舍人观潮次韵》读来真有笔扫千军之势,诗赞曰:
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堂堂云阵合,屹屹雪山行。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踊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天 · 人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月亮的盈亏变化会影响到人的气血、经络之气的盛衰。《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减,经络虚,卫气去。”
美国学者利伯在其所著《月球作用生物潮与人的情绪》一书中说:人体约有80%是液体,月球引力也能象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叫做生物潮。满月时,月球对人体的行为影响比较强烈,所以青年人喜欢在月光下谈情说爱。
高血压及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满月日尤其要注意保养,不可太过劳累,保持情绪愉快。
望月期间也不宜服用补药,针灸时不宜用补法,因“月满而补,血气洋溢”。但也不可完全拘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对生理上的亢奋,满月对人的情志的影响可能更为直观而强烈,如游子之思乡,男女之相思,常令人触景伤情,难以入眠。在这种情况下,人更应注意保持抒发和节制的平衡。此时宜“游于艺”,如写诗、弹琴、歌咏、书画都是极好的。中秋对月怀人之最,非东坡的《水调歌头》莫属。借天赐灵感之机,遣人事无常之闷,祈天下安乐之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中秋吃蟹需注意
中秋时节,正是螃蟹肥美时。虽然螃蟹味道鲜美,但是俗话说:“病从口入”,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伤害身心健康的可是大有人在。螃蟹虽然好吃,也要讲究方法、应当节制。
单说河蟹,它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等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产后腹痛、眩晕、健忘、疟疾、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腿软等症状。正是因为蟹肉性寒,所以不宜多食,脾胃虚寒的人尤其要注意,避免腹痛腹泻。
一般吃螃蟹的时候,我们都要用温热的黄酒煮上姜丝一起吃,这样可以缓解蟹肉的寒凉。在吃蟹时和吃蟹后的1个小时内,切忌饮茶水。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而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都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另外,蟹肥的时候也正是柿子熟了的时候,有些人吃了蟹之后又去吃柿子,结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柿子内的鞣酸与蟹肉中的蛋白质相遇,形成凝块,凝积于胃中。如果因为吃蟹而引起了腹痛腹泻,可以用性温的中药紫苏15克,配生姜5片,加水煎服。
另外,对于中秋必吃的月饼,小编也建议大家尝尝即可,高油高糖的,大家懂的~~
好 · 书 · 推 · 荐
《二十四节气养生药膳》(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选自《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徐文兵著)及微信公众号“大家健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