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练三伏之三伏天养生——《对话渭南》专访一服堂杨栓虎
渭南青年网 (编辑 户加恒) 随着7月17日正式“入伏”,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酷夏”到来了,有网友是这样总结的:“躺在床上是红烧,加了席子是铁板烧,下床后是清蒸,出门去是烧烤,回来路上是生煎”。精神不济、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效率低等现象接踵而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舒适,健康地度过这样的一个“烧烤模式”呢?
首先呢!就是要防中暑
三伏天最易发生的疾病就是中暑。除了暴晒高温的室外环境导致人中暑外,闷热潮湿的室内也是多发地。另外,中暑与个人体质、营养状况等都有关联,三伏天应保持室内通风顺畅、散发湿气,合理安排出行。
1.勿贪凉
夏天人体阳气最重,中医养生讲究的原则之一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夏季切勿贪凉,用冷饮解暑降温。另外,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最好根据体质调温,老人、体虚者、幼儿最好将室温控制在28℃左右。勿贪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宜大量饮用含有菊花、金银花、荷叶等祛火成分的中药的凉茶类饮料。
2.多补水补水养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冬为阴,夏为阳,夏季阳气偏盛,阳气欲升欲旺,体内寒气易解,三伏天稍动就大量出汗,继而产生强烈的口渴感,按出汗量饮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而要定时喝水,白开水、茶水等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3.作息规律
中医倡导“子午觉”,午时(11:00-13:00)选择合适的环境午睡20-30分钟;子时(22:00-24:00)应准备入睡,最迟也最好在晚上12点之前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4.适度运动
夏季锻炼容易大量出汗,甚至有人希望借助高强度运动达到运动健身或者减肥的效果。但运动过度则会损伤身体机能。人们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通过真样的运动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增强体质。
所以,三伏天养生总结起来就是1.勿贪凉,就是避免长时间的吹低温空调,预防空调病,尽量控制冷饮,冰镇的饮料,啤酒的摄入。2.多补水,高温天气,外出活动,要多喝水,保证体内的水液平衡。3.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4.适当的运动,加速体内寒气,湿气的排出。
三伏天除了热以外,大多是闷热,湿气极盛,中医讲六淫致病中的六种外邪包括,风,寒,署,湿,燥,火,唯独湿性重浊、粘滞,不易挥去,易与热结,湿热交蒸,湿扼热伏,使得汗液难以蒸发、排泄。人会感到浑身粘腻,头晕脑胀。湿邪最易伤脾,阻碍脾运,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小便混浊发黄,甚至尿急尿痛,阴囊潮湿等泌尿系疾病。因此这时饮食要格外注意,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三伏天的中医食疗文化由来已久,流传甚广,我们近期针对三伏天也推出了中医食疗养生妙方。
1.清热祛湿的食品。
清热祛湿的食品有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可以祛湿,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可以清热。薏米红豆可达到良好的祛湿效果,其实鲫鱼汤也是祛湿佳选。
“酸”味食物。
“酸”味食物预防流汗过多耗气伤阴,能生津解渴、增强食欲、帮助消化。还能防止胃肠道炎。酸味食物还包括很多水果,如柠檬、乌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萝、芒果、猕猴桃。
多食豆类及豆制品。
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载有“三豆汤”之方,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健脾补肾。“三豆汤”取三种豆类各20克,洗净浸泡1小时后,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豆子开花后也可放入适量加些冰糖,可以一周喝两次。
2.保健药/茶饮
◎防暑清热饮
【处方】白茅根5克,菊花2克,乌梅3克。
【功效】清热生津。
【适用人群】身处高温环境下的人群。
◎防暑和胃饮
【处方】藿香15克,生麦芽15克,生姜3片(洗净切片),大枣3枚(去核掰开)。
【功效】解表祛暑,调和肠胃。
【适用人群】身处空调环境中或贪凉、食冷过多的人群。
◎利喉清咽茶
【处方】西青果、射干、麦冬、黄芩各十克。
【功效】消炎止痛、利喉清咽
【适用人群】因工作繁忙而导致上火的上班族。
◎明目茶
【处方】枸杞子15、白菊花5、生晒参5克。
【功效】明目清热。
【适用人群】长期使用手机,电脑办公,视疲劳人群。
◎养颜茶
处方】灵芝5、玉竹10、麦冬10,玫瑰花5。
【功效】养阴生津、安神健胃。
【适用人群】适宜女性饮用。
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中医讲究静心养性,燥宜清之,有好的精神寄托、提高涵养、尽量保持乐观平和的情绪可以在食物、药物之外帮助人们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现在人体内多湿气的原因主要和社会压力大,工作节奏快,饮食无度,作息不规律有关,所以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亚健康的人群越来越多,在我看来都和湿气有关。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浊自化。
我们一般人如何判断自己身体内是否有湿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入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这就是问诊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时下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而且老是觉得排便不畅利。
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两个判别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第二,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
那么,在食疗养生方面,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服堂的食疗方,介绍两种药物同样也是两种食材
世上有一种药,又能当饭吃,还能当茶喝,美味养人。它们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赤小豆粥了。
熬薏米赤小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米很硬,赤小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我建议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赤小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就是把眼下家里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米和赤小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每天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是粥了,正好当早餐喝。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节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薏米赤小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赤小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争取把它喝完,因为到下午喝就会变味了。
至于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关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看看今天的人群,10个里面起码有5~6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薏米红豆粥煮不成黏稠状呢?"还有人对我说:"我在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
我说:"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就稠了。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它特别适合强脑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心火过旺、湿热内扰所致,可以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上百合或莲子同煮,或者两种都加。
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莲子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用莲子的时候,要去掉里面的心。当然,如果嫌这个粥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在各类糖中,只有冰糖是凉性的,能清心火。
如肾虚的人,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而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
当下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上黄豆,食其粥,同时用熬出来的汤洗脚。内外同治,效果非常好。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渴。
山药和南瓜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山药号称"气死小人参",有时候,它比人参的补益作用还大,它是补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南瓜能补中益气,还能消炎、止痛、杀虫、解毒,对保护胰脏、预防糖尿病来说,是非常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