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时节话养生

文 / 康文草堂
2018-06-17 10:40
梅雨时节话养生

又到梅雨时节,每年六七月份,江南地区(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梅子成熟,阴雨连绵,这时节称为梅雨季节。梅雨持续时间较长,不少地方长出霉点,因此被戏称为“霉雨”。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赵师秀在《约客》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就是描写黄梅雨时节,天气乍阴乍睛现象。

梅雨时节话养生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从6月18日开始,我省(湖北省)进入梅雨期,降水明显增多。往年一般是6月17日入梅,7月11日出梅。今年入梅时间比往年仅晚了一天。从中医看,梅雨时节有两大特点,一是湿,一是热,正好符合暑湿是一致的。

梅雨季节是一年之中湿气最重的季节。湿邪为病,有内湿与外湿之分。外湿与内湿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伤于外湿,湿邪困脾,健运失职则易形成湿浊内生;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亦易招致外湿的侵袭。脾恶湿,无论内湿还是外湿,都与脾相关。因此,梅雨季节重点是顾护脾胃。

梅雨时节话养生

梅雨时节养生主要是做到如下几点。

1防外湿

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的地方。一般地居住的地方保持干燥,楼层尽量不要在一楼。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除湿机,保持室内湿度适中。在阴雨天时,关闭好门窗户扇,减少雨湿的进入。一旦放晴,就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有太阳时,将衣物、被褥、鞋袜进行曝晒。外出时勤带雨具,最好不要赤脚外出或坐在潮湿的地方。湿性趋下,易袭阴位。《黄帝内经》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若是不小心淋湿身体,尽可能洗热水澡,最好不要穿着湿衣湿裤,等它阴干,这样湿气会进入体内。

梅雨时节话养生

2去内湿

梅雨季节,适当多吃一些有健脾化湿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做成的解暑化湿的汤饮,如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茯苓、苦瓜、冬瓜、马齿苋等。脾虚者要尽量少吃西瓜、香瓜、黄瓜等生冷瓜果,进食宜清淡,中医认为淡味有渗湿通利的作用,而油腻、重味食物,能够生湿伤脾。

早晨起来,喝一杯姜枣茶,有健脾升阳祛湿作用,让一天精神振奋,不至于昏昏沉沉必。如果有腹胀、舌苔厚腻者,可选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保和丸等内服。若是皮肤有湿疹之类夏季皮肤病,每天用藿香正气液或十滴水,外搽或洗澡。

3节喜怒

梅雨季节,天气潮湿,人的情绪也发霉,总感觉郁闷,容易发脾气。这时候尽量克制自己,免得心情不好,郁怒伤肝,肝气犯脾。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气不运,水湿内聚,损伤阳气,往往出现湿病,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泻等病症。《黄帝内经》说:“湿胜则濡泻,甚则水闭跗肿。”

梅雨时节话养生

4常运动

在阴雨天时,尽量减少户外运动,天晴第二天才进行室外活动。动则生阳,通过活动身体,让她体内阳气生发起来,以对抗内外之湿气。一般活动,以健走、跑步、打球、跳舞、瑜伽等,这时节最好不游泳。中医认为,饮食劳倦则伤脾。劳倦,包括劳和倦两层含义。劳,指劳累;倦,指休息。《说文解字》说:“倦,罢也。罢者、遣有罪也。引伸为休息之称。”劳倦,相当于今天的劳逸之意。过度的劳动或安逸,都会伤脾;反之,适度的运动,就会健脾。因此,在梅雨季节,保持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健脾祛湿的作用,顺利度过多事之秋。

一朝染湿,十年难除。湿性粘滞,如油裹面,缠绵难愈。因此,梅雨季节重在防止湿邪缠身,健脾是根本。

梅雨时节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