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稠成这样了还不去“稀释”你当它是浆糊啊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还有一个问题叫“血稠”,它对健康的危害,有时甚至不逊于“三高”。今天就带你认识“血稠”。
血液黏稠是咋回事儿
血稠是血液黏稠的简称,医学上叫高黏血症。很多人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不是一回事。高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过高造成的,只是血液黏稠的一个因素。
血液黏稠是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液流速变慢。高血脂,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以及一些蛋白成分增加,都可能让血液变黏稠。
对一般人而言,即使体检报告显示血液黏稠度升高,也不用过分紧张。因为人体有较强的调节能力,能自动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一般不需特别治疗。
熊小知想特别提醒你的是,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需要特别注意血液黏度。因为血液黏度升高后,流经一些小血管时容易形成栓子,小血栓如果发展成大血栓,可能发生严重的血管阻塞。
血液黏稠,4个信号告诉你
血液黏稠的人,在4个时刻可能出现特殊症状,大家千万不要忽视。
信号1、晨起时头晕
有的人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思维不流畅,可是晚饭后,精神却达到了最好的状态,这很可能是血黏度高惹的祸。
信号2、午饭后犯困
健康成年人午饭后的困倦感,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犯困,如果不休息一会儿,就会浑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这是由于血液黏稠导致的大脑供血不足,只有小睡片刻,精神状态才会明显好转。
信号3、下蹲时胸闷
血稠的人中肥胖者较多,这些人很难蹲着做事,或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流到心脏的血液会减少,如果血液过于黏稠,就会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
信号4、劳动后嘴唇发紫,容易气短
有些人的嘴唇是青紫色的,并且稍微进行体力劳动,就会出现气短等症状。这类人群除了当心血液黏稠,还应注意排查是否同时伴有心血管和肺脏的病变。
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又没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病史,应及时就医。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等,监测血液黏度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血黏度变高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下面几类高危人群,最好定期体检:
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长期吸烟者(包括二手烟)。
45岁以上的男性
血液太黏稠,5招能“稀释”
血稠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以及外界环境、气候等。对一个人来说,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中。一旦发现血稠,应从以下几点调整生活方式。
第一招:补足水分
很多人血稠是由于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夏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喝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掌握好时机。一般来说,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喝大约200毫升温开水。果汁、碳酸饮料或者浓茶水“稀释”效果不如白开水。
第二招:学会减压
中青年血稠往往与情绪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有关。建议放松心情、疏解压力、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第三招:戒烟限酒
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熊小知希望大家做到戒烟限酒。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精的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52度白酒50克,或38度白酒75克。而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精的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52度白酒30克,或38度白酒50克。
第四招:多吃素食
动物内脏含有大量胆固醇,可加增加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促使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酯,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第五招:多运动
血液黏稠的人应该多运动,有时间就多走走,动一下,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轻中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当然运动之后不要忘记补充水分。
血稠,别陷入这些认识误区
越关注健康的人,越容易接触更多的健康信息,有时候反而容易陷入一些误区。熊小知整理了几个常见的误区,帮大家正确认识血稠。
误区一:血流变慢就是血稠
血液黏稠的确会表现为血流速度变慢,但血流变慢≠血液黏稠。医学上血流速度快慢并没有确切标准,医生也不会特别关注。
误区二:抽血时不好抽是血稠
抽血不好抽,原因多为血管偏细、血压偏低,与血稠关系不大。
误区三:血液发黑是血稠导致的
抽出的血液颜色很深甚至发黑,可能是血液中含氧量较低,与血液黏稠无关。
误区四:定期输液能“冲冲血管”
有些老人认为,定期输液可以“冲冲血管”,输“活血药”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心梗、脑梗的发生。其实,如果没有明确的输液指征,乱用此类药物反而可能带来危害。
如果检查显示血液黏稠度增高,可采积极的应对措施。由于绝大部分血稠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只要健康生活、规律饮食,多可“逆转”。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寻找血液黏稠的原因,遵医嘱用药。最后,熊小知想提醒大家,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打开健康之门的钥匙。想健康活到99岁,现在就开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