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出体内多余湿气,先养好脾胃才是治本之道!

文 / 陕中大附院
2018-03-28 17:20

湿气会引来一些恶疾,让你患上疾病,那体内多余的湿气如何排出呢?可以从日常生活方式入手,相信你会成功排出体内湿气,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如何祛湿!

湿气都有哪些危害?

1.伤害关节。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带下病。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使得湿气下注,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白带有异味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

3.月经不调。经常居住在潮湿环境,或者经常让身体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经期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

4.阴道炎。阴道炎除了和感染源有关之外,还与体内湿气有关。对于属于湿热体质或喜欢吃辛辣油腻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内环境火大湿气重,从而诱发阴道炎或导致阴道炎反复。这类人调理,要先从身体祛湿上下手。

5.肥胖+浮肿。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6.影响排泄。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7.影响性功能。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湿气影响肾气的宣化功能,导致水汽停滞,造成肾积水,影响性功能。

除了上述危害外,体内湿气重的人会有全身乏力,排便粘腻感等多种不适症状,时间久了容易患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减湿去湿从生活方式着手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

第3招:避开湿气的环境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当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借助电器进行除湿。

养脾胃是祛湿治本之道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一款食疗袪湿的方子,以红豆、薏米为主,几千年来百试百灵,留传至今,不知道造福了多少受湿气所害的人们。

此配方的精妙之处在于:配红豆的薏米要通过细火炒制,薏米性寒必须使用炒过的薏米来减轻寒性,否则会伤脾。更必须铺以红枣、枸杞、荞麦、葛根,滋补脾胃、相辅相成,再加上冰糖可入肺、脾经,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的功效。这样食用,才能发挥真正的效果。

由于湿气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余的湿气之后,还得养脾胃。在祛除湿气之后,可以用“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煲汤,有健脾养胃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式,达到健脾祛湿的功效。如用淮山、茯苓、薏米煲汤。这是夏季常用的健脾祛湿汤方。

湿气常常潜伏在我们的体内。如果在阴湿天气时身体出现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说明你身体内的湿气太重了,需要及时祛除。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