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首儿所神经外科应用手术导航系统精准治疗蛛网膜囊肿

文 / 首都儿科研究所
2017-12-08 22:01

点击上方“蓝色微信名”可订阅哦!

3个月大的成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B超医生就发现他的颅内深处有一个蛛网膜囊肿,这种囊肿是良性的,大多不需要治疗。成成妈妈怀着忐忑的心情生下了孩子,半个月后到医院进行了磁共振检查,不幸的是囊肿仍然存在,而且就长在孩子的头颅中间、脑干的后方,这个地方还有颅内非常重要的静脉。蛛网膜囊肿长在这个部位上是比较少见的,比例大约占10%。医生考虑到目前囊肿是2.2cm×1.2cm×2.2cm,如果没有继续增大,可以不给予治疗,建议先观察,定期复查。

又过了两个月,成成的囊肿已经增大到3.8cm×2.2cm×4.0cm,与最初发现时相比体积增长了近5倍。而且囊肿开始压迫周围的正常组织,如果继续增长可能会引起脑积水,影响脑干功能。

成成一家人立即赶到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外科张冰克主任认为,囊肿的部位深,周围又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但是成成目前的病情已经不能再等了,需要尽快手术,最理想的方式是内镜微创手术。

正常人的脑子表面有脑脊液包绕,脑脊液的外面有一个像蜘蛛网的膜,叫蛛网膜。蛛网膜与脑表面之间充满脑脊液的腔隙叫做蛛网膜下腔。蛛网膜囊肿是发育期蛛网膜分裂异常导致的,它与周边正常蛛网膜下腔是不通的。囊壁细胞分泌的脑脊液使囊肿涨的越来越大,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使用内镜就是在这个气球上挖一个洞,使它和周围的蛛网膜下腔或者是脑室联通,参与到正常的脑脊液循环当中。破了洞的气球会慢慢憋下去,被它挤压的脑组织就可以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因此手术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将囊肿与脑室打通。由于囊肿压迫,孩子的脑室已经变成仅有1mm宽的狭长缝隙,怎么准确进入到这个缝隙中呢?这才是手术的最大难点。

「热点」首儿所神经外科应用手术导航系统精准治疗蛛网膜囊肿

术前MRI“*”示囊肿,箭头示脑室镜需要准确到达的脑室缝隙

张冰克主任决定借助医院新引进的手术导航系统,手术前为患儿进行一次非常细致的磁共振扫描,然后把影像数据传到导航设备上,软件经过计算处理,在电脑上显示出三维可视的“虚拟人脑”。术中将“虚拟人脑”与病人的解剖结构准确对应,脑室镜的位置就可以实时更新显示出来,使医生对手术器械的位置一目了然,使手术更快速、更精确、更安全。

「热点」首儿所神经外科应用手术导航系统精准治疗蛛网膜囊肿

张冰克团队商议导航下内镜手术方案

在张主任的指导下,主刀医生吴明星在成成的颅骨上打开一个直径约1cm的小孔,将脑室镜放到小孔中,借助导航系统精准的垂直进入脑室的狭长缝隙。脑室镜的直径只有6mm,图像的传导、冲洗管道和器械的进出都集合在这6mm当中,因此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非常小。接下来需要打通两层结构,即脑室壁和囊肿壁。脑室壁很厚,脑室镜的器械又很小,只能像蚂蚁打洞一样,一点点的把这个瘘口扩大,还要避开重要血管,仅这个“打洞”过程就花了整整两个小时。

「热点」首儿所神经外科应用手术导航系统精准治疗蛛网膜囊肿

术后1周MRI复查囊肿明显缩小“*”示囊肿(左图),部分受挤压的脑室恢复至正常大小(右图)

成成的手术成功了,术后一周复查磁共振,囊肿明显缩小,脑组织也回到原位了,目前成成已出院回家。

编辑:宣传中心

首都儿科研究所服务号

「热点」首儿所神经外科应用手术导航系统精准治疗蛛网膜囊肿

sdekyjsfwh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

sdekyjskph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