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手术→出院!这家医院48小时解决小儿疝气

文 / 湖南医聊
2020-11-15 09:34

孩子一病,全家闹翻。

特别是很多新手爸妈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突然发现宝宝身上腹股沟区(腹部和大腿交界区)鼓起一个小包,还时有时无,活动或哭闹后明显,安静或休息后消失。

宝爸宝妈们不知所措,长辈们又在根据经验胡乱出招,不仅没有解决宝宝的病症,反而延误了孩子治疗的最佳时间。

新手妈妈张女士最近就有这样的烦恼,在给儿子小嘉洗澡的时候,发现下腹部有个突起的块状小包,平躺或者用手按压时还会自行消失,慌张的张女士立刻带着小嘉来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就诊,经过儿外科主任周小渔医生的详细检查,诊断孩子身体上的块状小包就是小儿疝气。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周小渔主任利用腹腔镜微创技术为小嘉实施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从住院到出院仅用48小时,手术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瘢痕小,手术效果较佳。

小嘉父母利用周末时间陪孩子完成手术,术后数小时后,小嘉就可以下床活动、进食,很快便康复出院。

小儿疝气是什么?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之一。

儿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1%或更多,在早产儿中更超过21%,一般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10倍,早产儿、剖腹产儿则更高,单侧或者双侧都有可能发生。

小儿疝气出生时就有表现,但多在3个月左右表现的更明显,也有的孩子在1岁多才发生。

小儿疝气有哪些症状?

小儿疝气的典型表现是小孩哭闹、剧烈运动、便秘时,在下腹部与大腿根部交界的腹股沟有突出肿块物,有时会延伸到阴囊或阴唇部位,用力或屏气时肿块突出更加明显,而平卧或者用手按压之后,则会可自行消失。

如果小儿疝气发生嵌顿,孩子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哭闹等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出现在一侧腹股沟或阴囊的囊性包块还有可能是小儿鞘膜积液,看上去像有三个“蛋蛋”,鞘膜积液症状与疝气非常相似,长期的鞘膜积液会对睾丸的血供和温度调节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引起睾丸萎缩,如果积液严重,影响双侧睾丸,很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育能力。

由于小儿疝气的肿包时有时无,部分家长未及时发现,或忽略小儿疝气的严重性。

因此,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关注孩子身体变化,及时进行自查,一旦发现宝宝下腹部出现类似的肿块或阴囊肿大,就要引起重视,立即到医院检查,明确是疝气还是鞘膜积液。

小儿疝气有什么危害?

1、影响睾丸发育

小儿疝气的挤压会影响小孩睾丸的发育,不及时治疗成年后影响生殖,甚至会导致不孕不育。

2、影响消化系统

小儿疝气会影响儿童的胃肠蠕动,加上儿童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导致小孩反复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一旦发生嵌顿,嵌顿疝不能及时还纳嵌顿内容物,就易造成嵌顿脏器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3、影响成长发育

当长期反复受疝气影响时,不仅会导致邻近组织器官的功能受到影响,而且使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严重时更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成长发育。

小儿疝气怎么解决?

小儿疝气绝大多数均不能自愈,唯一的根治方法是手术治疗。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小儿疝气的症状,就必须到正规医院就医,进行诊断治疗。

小儿疝气手术最佳手术年龄是几岁?实际上,原则上疝手术不受年龄限制,新生儿即可安全接受疝手术。

但根据目前家长接受程度及手术费用术后管理等问题,一般3个月月龄开始手术较为合适,尽量不要超过1岁。嵌顿疝为急症,不受患儿年龄限制,无法复位时,需要刻不容缓地进行急诊手术。

而针对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方式则类同于疝气,手术年龄可放宽至1岁到1岁半。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传统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其中,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只需要在肚脐处开一个5mm小孔,就可以修补腹股沟疝,创伤小、恢复快。

(编辑ZS。)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