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4条)

文 / 孙洁医师
2021-03-21 00:18

从头学中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去皮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本条是太阳病变证。太阳病,本来就有头项强痛,但是本条所述的项背更为明显。“强几几”,这里的“几几”实际没有下面那个小钩,要读成“紧”,过去也有读成“殊”的,都不能算错,意思只是强调项强比较明显,活动不利。太阳病,项强明显,说明太阳津液不足,肌肉失和。同时还伴有汗出恶风,说明还有太阳中风证。这个时候,要在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的同时,加用葛根解肌生津,以缓项部肌肉之紧急。

这里的“反汗出恶风者”,是与葛根汤证的“无汗恶风”对举。项强本来就是太阳病主证。寒性收引,若是寒邪侵袭太阳经,经脉拘急不利,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项强症状。但若是太阳伤寒,应当表现为无汗,本证是有汗,所以用“反”字。

桂枝加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再加四两葛根。葛根的剂量为本方最大,临床使用,亦不可用小量。按一两等于三克计算,也要用到十二克。现在通常会用到三十克,甚至更多。宋本伤寒在本方中还有麻黄三两,结合前后文及脉证特点,应当是错文,林忆等在校注时已经给予充分说明,因此本方实际上是没有麻黄这味药的。

本方服药方法也与桂枝汤类似,但因为葛根本身能入阳明,升提胃气,所以不需要喝热粥。

更新:前几日有朋友留言,说在抄写伤寒论,正好小编也在抄书,就想能不能边背书边练字呢?于是就弄出来了这个伤寒字帖,当然还有描红版本。字帖会随着伤寒论的条文进度更新,如果想获取字帖,只需在从头学中医公众号中回复:“字帖”,便可获得字帖图片。(现已更新至12条)欢迎大家将自己的作品通过公众号后台发送给小编,我们会挑选出一部分,在后期的推文中展示给所有的同道同好!让大家一起见证你的努力和进步。

字帖获取方法与上传方法

从今天起“从头学中医新”开启《伤寒论》新板块了!

《伤寒论》怎么读,怎么理解?是很多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的痛点。

关于《伤寒论》条文解读、应用的名家著作众多,很多初学者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著作来学习。我们尝试对《伤寒论》条文进行逐条讲解,用尽量简单、精炼的语言,帮助大家理解伤寒论的字面含义,以做入门之用。

如果您对于条文的解读有什么疑惑或建议,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小编一定会回复。

希望中医学习路上,“从头学中医”团队能同广大中医爱好者一起“温故知新”。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