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邦:草药不可小瞧

文 / 家庭中医药
2020-03-05 16:07

苏维邦:草药不可小瞧

北京/单守庆

2019年6月15日,我和药膳界同行在福建省屏南县药膳美食城就草药入膳的是非曲直开展调研工作。当我们在一字排开的11家药膳馆进进出出时,留下了3个“独此一家”的深刻印象:

一是各药膳馆统一营业面积,统一规格的招牌上统一注明全县11个乡镇的名字。比如,来自熙岭乡的“珍膳坊”注明“熙岭馆”,来自甘棠镇的“闽星食府”注明“甘棠馆”,来自古峰镇的“古峰人家”注明“古峰馆”。因为来自不同的乡镇,也就各具不同的特色。

二是各药膳馆的原料间分别设有蔬菜货架、草药货架。来自全县的200多种传统草药应时应季轮番上架。

三是各药膳馆全部经营本县的民间药膳。除了因时施膳的四季药膳,还有节日药膳、生日药膳、团体风味药膳等,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传承和弘扬丰富多彩的药膳文化。

屏南县药膳美食城里的药膳馆和药膳原料经营者,几乎都认识与我们一同参观访问的一位老先生,他名唤苏维邦,67岁,是土生土长的屏南人,曾担任屏南县常务副县长。退休之后,苏维邦致力于药膳研究和推广工作,2013年参与创建福建药膳研究会屏南分会,担任首任会长。对这座药膳美食城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他都是不可多得的“知情人”。在他的引导下,我们来到注明“屏城馆”的井桥餐馆门前合影,他特意嘱托把这家药膳馆的对联摄入镜头:“平常心平常人常常梦回屏南,一点油一点盐点点人间烟火。”

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这座药膳美食城时,已时近中午。看得出来,与我们相向而行的人们,是来吃药膳午餐的。苏维邦告诉我们:“那三三两两的当地人,是药膳城的‘回头客’;那成群结队的外地人,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与他们擦肩而过,我们这个调研组则是赶往展示屏南药膳的又一个窗口——草药一条街。

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特色街。沿街的店铺里,悬挂的、堆放的、打包扎捆的、上秤交易的,都是形态各异又清一色的当地草药。这草药的“草”字,苏维邦有过非同寻常的研究和思考:

初步写出的文稿、画出的画稿,称“草稿”;尚未正式签字的条约或契约,称“草约”;演员少,道具简陋,临时拼凑起来的戏班子,称“草台班子”……以此类推,苏维邦一口气说出一堆“草”字开头的词语之后,总结道:“含有‘草’字的词汇,似乎都有些卑微和不确定性,也包括草药啊!”他以传统草药为例,野外山区有很多看着不起眼的植物,但有些植物越是长得不起眼,价值却越高,其中有不少是药食两用的传统草药,还有待充分的挖掘、利用和推广。他还以乡下的“杂草”为例,一些识货的老农把它拿回家,当成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宝贝,而不识货者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当成杂草一除了之。在他看来,草药是野生的植物药材,它的药用价值和作用还不广为人们认识,尚未正式归入正规中药记载中,不像中药那样对植物特定的药用部分、品质鉴定标准、加工炮制、用量、服用方法以及性味、功效、毒副作用等都有明确规定。因此,苏维邦致力于草药识别、命名和入膳等多方面的深度研究,主编《屏南药膳》,参与编写《实用药膳研究培训教材(上下册)》,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表草药科普文章,不断推出草药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他还坚持研制草药菜肴,把自家厨房当成药膳制作基地。他欣喜地告诉我们,就在这几天,他儿子吃了他制作的草药煮粉干,感冒引起的高烧渐退。得益于草药,他也更乐于就草药入膳的是非曲直开展调研工作。

如果说全县11个乡镇入驻的药膳美食城是展示屏南药膳的最大的平台、草药一条街是屏南草药经营的最大的集散地,那么耸立“屏南药膳养生小镇”标志牌的地方,则预示着新时代屏南药膳的新发展:在3.25平方千米土地上,建成“一心”:药膳文化体验中心;“三区”:小镇公共服务区、养生养老康复区、生态养生休闲区;“三基地”:传统养生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商贸物流基地、健康食品加工基地。

苏维邦向我们介绍这个规划时,脸上洋溢着屏南药膳人的自信和自豪。他还兴奋地忆起陪同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拍摄屏南药膳时的情景。在那10天里,他和编导人员一起访药农、采草药、查药书、品药膳……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 “草药不可小瞧!”

草药菜肴防治感冒:草药煮粉干

草药:白马兰、水芝菜、铁棱角、夏枯草各30克。

食材:墨鱼干100克,粉干300克。

调料:屏南老酒、香菜、葱白、姜母、盐,各适量。

制法:将四种草药及未去骨的墨鱼干洗净入锅煎汤,先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煎半小时,去草药渣,墨鱼捞起切丝,留汤待用;将粉干用沸水烫熟待用;净锅烧至五成热,下油、葱白、姜母丝煸香,放入粉干煸炒2分钟,倒入草药汤、墨鱼丝烧开,放入粉干、盐,加入屏南老酒、香菜,即成。

——摘自《屏南药膳》


_


_

最新合订本

上架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编辑:秀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