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事件频发,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文 / 潍坊市人民医院
2017-08-15 07:40

近段时间

由于雨水天气增多

山林野蘑菇生长迅速

农村地区人群采摘蘑菇现象普遍

而毒蘑菇中毒现象也随之增多

中毒事件频发,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我院急诊部已连续收住

7例毒蕈(毒蘑菇)中毒患者

患者多数来自农村

在野外自行采摘野蘑菇

家庭成员共同进食

以家庭为单位群体发病

轻者上吐下泻胃肠不适

重者肝肾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中毒事件频发,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年年报道不断

年年案例频出

咋还是有这么多人频频中招

大人民的小伙伴们真是为此操碎了心

中毒事件频发,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再次郑重提醒: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毒蘑菇究竟有多毒?

我国毒蘑菇约有100种,蘑菇中毒的机理十分复杂,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毒素会损害肝肾等器官,死亡率极高!约50克的白毒伞即可使50公斤的成年人致命。

中毒有什么表现?

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按各种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4类:

1.胃肠炎型:潜伏期0.5~6小时,病人出现反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呕吐腹泻者可导致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临床表现。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6小时。临床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呕吐、腹痛、腹泻、脉搏缓慢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谵妄、幻觉、惊厥、抽搐、昏迷、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因此而死亡。部分中毒者可有周围神经炎表现。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外,主要有畏寒、发热、急性贫血貌、腰腹痛、黄疸、解酱油色尿等严重症状,可有肝脾肿大、红细胞、血色素下降、总胆红素和脂溶性胆红素升高,严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

4.中毒肝病型:潜伏期:6~72小时,多在24小时内发病。胃肠炎期:症状持续1~2日缓解。假愈期:继肠胃炎症状缓解后,给人以病愈感觉。肝损害期: 中毒后1~5日(平均2~3日)出现进行性肝功能障碍,以中毒性肝损害为突出临床表现,肝大、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者伴全身出血倾向、肝性脑病。

中毒后怎样急救处理?

首先建议不要随意采食野蘑菇。

当不小心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自我急救可采用催吐方法,压迫舌根或饮用大量淡盐水来催吐,但是如果患者已经昏迷,则不能再进行人为催吐。

无论哪一类型的毒蘑菇中毒,都应尽快与医院和卫生防疫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定合适治疗方案。

送至医院的病人会根据中毒类型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灌肠、输液和护肝、利尿、解毒、输血等治疗措施。

如何预防蘑菇中毒?

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并不靠谱。

最好就是不要随意采摘、买卖和食用不熟悉的菌类!

常 见 误 区

× 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的一句。事实上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

× 长在潮湿处或粪便处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所有蘑菇都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清洁”“肮脏”与蘑菇的毒性无关!

× 蘑菇跟银器、大蒜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合物,不会令银器变黑。大蒜有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无能为力!

× 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有的毒蘑菇的确会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但如奶浆菌等多汁蘑菇也会有此类变化,但是它们不仅没毒,还是美味食用菌!

× 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人与昆虫差别很大,同一种毒蘑菇对人与动物来说,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