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指什么?老中医都在用的方法!

文 / 君待为红颜
2018-08-07 14:01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

立秋一般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8月7日立秋】,立秋虽名有“秋”字,并不是真正的秋天。炎夏的余热未消,“秋老虎”也虎视眈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


立秋过后,暑热未尽,白天依旧炎热,虽然时有凉风起,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三伏天中的末伏,依旧让人难忍。在这样的季节,容易引发疾病的产生,那该怎么样去应对比较好呢?


立秋之后,"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是:

三不睡

1、不熬夜睡觉

在养生的角度来看,晚上十点以后便要开始进入睡眠状态了,身体里的各个器官会在熟睡中进行排毒,所以为了身体健康要早睡早起。

2、湿头发不睡觉

头发在没吹干的时候便要睡觉,这样睡觉很容易感冒,所以要将头发吹干再睡觉。

3、不带心事睡觉

现在的年轻人因为忙碌的生活而感到压力很大,常常带有心事便进入睡眠,长期这样便回导致神经衰弱,甚至会出现抑郁。

三不做


1、不洗冷水澡

虽然立秋但是还在炎热的中伏,洗凉水澡虽然一时爽,但是湿气会进入到身体,时间长便会感觉很不舒服。

2、不要剃光头

现在很多人为了凉快剃光头,其实不仅不会凉快,还会因为没有头发的保护感到更热,蚊虫也会叮咬头皮,造成感染。

3、不在室外做剧烈运动

锻炼身体,选择的运动方式要考虑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适度运动,避免因小失大。

三要吃
1、吃蒲公英

蒲公英可以有效的去秋火,清肝明目,消炎杀菌等作用,所以在秋季适当的吃一些蒲公英或者是用蒲公英泡水,对身体都很好。

2、吃祛湿食物

经过一个夏天,很多人身体里充满了湿气,所以在立秋以后多吃这些祛湿食物,可以有效的排出身体里的湿气。

3、吃补阳食物

立秋以后温度马上就变凉了,要多吃一些补阳的食物来低于即将到来的严寒天气。常见的补阳食物有羊肉、胡椒、生姜等。

秋季身体调养方面与夏季注重养阳护心不同,皆以养收为原则,要开始收敛体内的阳气,滋养阴液,润肺防燥,还要注意下面3件事,让自己清爽、舒适的度过潮湿闷热的立秋时节。

养阴补虚

立秋时节,天气逐渐凉爽,“秋冬养阴”,也正是我们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补虚也不能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能更好滋阴进补。

入秋时节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纹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便秘,这些都是因为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的缘故。

秋天人容易口干,可以喝点酸梅汤或吃些酸梨、山楂、秋梨膏等。少吃辣的食物,症状就会减轻很多。


祛暑湿

到了立秋,经历了一个夏天的闷热潮湿,身体内积聚了很多的湿热。每到季节交替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出现一些湿疹、牙痛、小便赤痛、心烦失眠等问题,这些都是湿热较盛的表现。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因此立秋之后要祛暑湿,注意调理脾胃,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多吃些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清火解毒。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


防秋燥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在内应于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故饮食原则应以清热化湿、健脾润肺为主。肺在志为悲,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

中医认为,燥乃六淫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对付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并要做到量少而频饮,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据《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五功:“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不经过消化作用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利用,是理想的滋补佳品。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同时秋天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