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健身、私人展厅、起居空间…这5个案例教你把「地下室」用到极致!

家的要素,
让城市里忙碌的年轻人住得更好。

最近,我们探访了5个中产家庭的地下室:
喜爱收藏的杭州夫妇
将开发商赠送的150㎡地下室,
改造成茶室、私人展厅;
独居杭州的瑜伽女老师
将深藏的双层地下室
变成训练、冥想、聚会的场所;
上海明星健身夫妇
每天在明亮、摩登的地下室
向200万粉丝直播怎样正确健身……

黏土、微水泥、panDOMO等新材料的运用,
帮助地下室形成了多种风格:
洞穴风、画廊风、科技风……
也为潮湿、阴暗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大家突然发现,想要提升居住体验,
不用买房或者重新装修,
只要将地下室进行“微整”,
家就能变得更美、功能性更强。撰文 Tango、邵沁韵 责编 邓凯蕾

-地下室面积:60平米
-功能:一家四口的起居空间
-改造特点:大胆互换地下室与一楼的空间,用玻璃代替墙面、网状金属板代替楼板
大部分地下室的改造,是将地下空间作为地上空间的延续,许先生一家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一楼空间与地下室互换,一家四口集体搬入原本废弃的地下室中。
过去十几年来,许先生和太太、儿子、女儿都租住在台北士东路,一栋近40年的老公寓一楼。
40平米的空间中被隔出了3间房间、1间厨房、1间客厅,一家人生活得非常拥挤。


其实,一楼以下他们还拥有一个60平米的地下室,但是由于前院被用作停车,后院被用来晾衣服,地下室的通风窗被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多年来一直没有被使用。
许先生开办了一家幼儿教育机构,经营得还算不错,平时的兴趣爱好,是收藏一些中古家具和艺术品,但因为家里空间太小,这些藏品也只是堆在黑暗的地下室中。


一家人的生活空间从40平米变成了100平米,视觉上一下子变成了一栋下沉式的别墅,相当惊艳。
一楼靠近前院的部分,被打通成了天井。这样一来,地下室的采光面变大,同时也增加了通风量。
除了车库和主卧,一楼还有一间家庭祷告室。客厅、厨房、餐厅、子女们的房间、洗衣房则全部位于地下室。


- 地下室面积:110平米
- 功能:健身教室、影棚
- 改造特点:通过3个不同颜色的采光井,将闲置地下室重新利用,下楼就能工作
柴叶青是位运动营养专家,妻子腿腿是拥有百万粉丝的健身博主。他们不仅每天都要健身,还经常做线上教学,每天拍摄短视频科普健身、营养搭配的知识。







杭州夫妻用到了极致
- 地下室面积:150平米 - 功能:茶室 - 改造特点:利用采光井打造了一个小园林刘广做了很多年品牌策划的工作,他和太太的家位于杭州西溪湿地旁一栋500平米的花园洋房里。之所以购入这栋房子,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开发商赠送了150平米的地下室,这几乎占到了整个家面积的三分之一。喝了10年茶的刘广已经收藏了上千件茶文化的“古道具”。他说:“有几年工作压力特别大,只要一有空就会败败败,这跟女生买包是一个道理。”
夫妻俩找来了好友设计师陈飞波,帮自己一起实现心里“想象了几百遍”的地下空间场景。
地下室的采光井有十几平米,刘广与陈飞波商量后,改造成了一个景观区。特意挑选自然形态的植物和没有雕琢过的石头,再配上水池。
原来的窗户只有两块玻璃,接在一起并不好看,他们把原始的玻璃拆掉,重新换上了一整块大玻璃,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观景窗。
成功地从室内向外借景后,地下室的视域能够延伸到“野外”,一下子就突破了原本压抑受限的感觉。




和寻常户型不同的是,王楠家的地下室有两层,一共150平方米。


地下室被区分为三个功能区:瑜伽教学、简单办公、休闲。功能区的隔断,全部采用10cm厚的钢化玻璃。保证光线自然流通、反射,也减少了局促感。





-地下室面积:65平米
-功能:一家五口的起居空间
-改造特点:采用“可变空间”满足一家人所有需求,大量运用黑色晖哥夫妻在北京西城区新德街,为了儿子和女儿买了一套学区房,但因为单元楼地形特殊,他家正好位于坡地上,变成了一个半地下室。朝南的一面有着正常的采光,北面有一半在地面以下,光线昏暗。尽管家里有65平米,但是一家人几乎都在南面活动。

而新材料、新设备的运用,也为这些天马行空的需求提供了便利。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满足于直接采购品牌材料,他们会根据室内风格的需求,DIY配比出独一无二的材料。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洞穴”看上去更干燥、洁净,也可以尝试选用一些“黑科技”,例如近年来流行的电脉冲防渗除湿方案(10万/套起),这种更为先进的处理方式是在墙体里“埋线”,形成电磁场,防止渗水潮湿。


它不仅是一种材质,也需要配合的特殊工艺,通过批刮、打磨、抛光等程序才能完美实现,对技术和设备要求比较高。

人类使用灰泥作为建筑材料的历史已有几千年,灰泥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新的灰泥材质强度与防水性能都有了更大提升。

垂直绿植墙是懒人福音,内置自动浇灌系统,只要挑选好打理的绿植进行配比,地下室四季都会有绿植。最适合铺绿植墙的位置是采光井处,植物可以直接获得阳光的照射。
德国法兰克福施特德尔美术馆,Lucy电动阳光反射器
如果地下室采光井非常小,甚至根本没有自然光入口,可以采用一些新设备,把自然光“传输”到室内。例如电动阳光反射器(约5000元/台),放在靠近地下室的窗外,它能够跟随太阳变化而转动,折射更多光照进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