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的急救科学,被忽视的风险管理|GymSquare

文 / 可可理财论
2020-12-24 09:20

科学急救,健身必修。

作者/晟杰

编辑/GymSquare编辑部

虽然在概率论上,健身房会员遭遇意外伤害的次数可被忽略,但从门店经营来说,仅一次意外事件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在此前,已有包括杭州、南京等地的健身房,陆续被官媒报道发生会员心源性猝死事件。事发地的健身房通常被划分大部分责任,原因在于未积极采取应急措施,以及未主动警示安全风险。

换句话说,急救科学很大程度是被健身房忽视的。

即使急救有效性显著,但面临突发情况,很少有教练员会正确执行心肺复苏,或使用AED除颤等大幅提高患者生存概率。而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往往在4分钟之内。

梳理健身房的急救科学本质,其实是更重要的风险管理组成。因为这关乎运动健身的意外风险可能,以及健身房本身应承担的责任义务。

当上海互联网公司47岁员工意外猝死于公司健身房外被热议时,更多人将目光转向高压工作后,进行高强度运动的意外形成可能。

剖析现代人在健身房的运动风险因素,包含了熬夜、突击运动等。举例来说,睡眠质量锐减,将导致心脏供血能力等相关指标降低,而伴随心律失常,高强度运动时急性心脏病风险或提升。

而落到健身房,主动规避会员运动伤害发生,是应当履行的责任义务之一。

无论是说明、标明潜在的健身运动风险,还是安全事故发生后尽安全保障义务,都在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被明确规定。甚至从过去多起健身房运动安全事故来看,法律裁定责任的核心依据,都在于经营者是否及时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掌握急救科学,对于一家健身房来说并非可有可无,相反,应成为重要的风险管理项目。而作为健身的必修课,科学急救是人人应具备的技能。

健身房忽视的

急救科学

作为有一定安全风险的大众服务场所,掌握急救科学,很少被作为健身房运营的重点关注对象。

关于健身房会员的意外事故案例有很多,从大部分官媒的报道来看,都有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

比如今年4月28日,浙江杭州有健身房会员,在跑步机旁拉伸时遭遇电击后,未曾主动获得健身房员工的救助。在更早时间,全国多地都有发生跑步机心源性猝死的案例,而责任判定根据,大多基于健身房未履行安全保障。

同样,健身房对于教练员急救能力的考核不算突出。

延用至今的2011版《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大纲》中,并无紧急救治的实操要求,仅在健身知识一栏中有「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护与救护」。而受各机构代理的因素,国职对于急救认证要求并不统一。

相反,仅有NSCA、ACE为代表的教练认证,规定在正式报名前,需要提供红十字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HA、香港圣约翰等机构的CPR、AED证,以及在每2年的继续教育政策中,都需要重新考核急救。

■NSCA在2014年更新的cpt考试要求

客观地来说,基础急救措施对于突发事故干预作用显著。

例如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主办的《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曾回顾分析了该院2011年-2018年中,60例行急诊心脏骤停病人临床资料,总结影响其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因素。

「家庭急救」是关键。因为在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内,救护车难以在短时间抵达,如果患者家属有科学执行心肺复苏的能力,那么急救生存率将大幅提高。

而到了实际应用层面,今年4月30日南京有健身房会员心脏骤停,通过启用当地首批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顺利完成急救。

被忽视的急救科学,对于健身房来说其实很重要。

重要的急救科学,

健身房的风险管理

掌握急救科学,应作为健身房的风险管理项,尤其在现代的高压环境下,这是规避运动意外的重要组成。

健身房猝死意外的典型案例,大多发生于高强度工作后的突击健身。但从运动科学来说,运动健身的本质是人体机能的损耗,这是风险诱因。

996睡眠剥夺下暂时性的血压升高、心率紊乱,是被证明的人体生理反应。而这种生理反应的本质,是心脏供血压力的攀升。也因此,能看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睡眠不足或构成动脉粥样硬化,同样,睡眠质量差引发慢性炎症,易诱发动脉斑块形成的结论。

基于此盲目进行需要心脏大量供血的高强度运动,会加速意外伤害形成。

比如在2000至2010年内,全美有59例马拉松心脏骤停事故,都是来自肥厚性心肌病。这种疾病原因暂不明确,而其特征通常包含心室内腔变小,心室血液充盈受阻等。

换句话说,现代健身环境的风险,要求具备心血管功能、储备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另一方面,主动告知风险、掌握急救科学,更是健身房刚的权利义务。其中有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包括:经营者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包括: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当然,更有民法及行政法律法规,推动「急救免责」鼓励紧急救助。比如在《民法典》第184条中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科学急救,

健身必修

作为健身的必修课之一,科学急救也是人人应掌握的技能。

首先是能形成暂时性血液循环,以及代替自主呼吸的心肺复苏,这是针对各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的有效抢救措施。基础执行步骤可分为三步:

  • 胸外按压:双手重叠,下方手掌掌根置于成人两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下部。垂直向下快速用力按压30次,每分钟100-120次每次5-6厘米;

  • 开放气道:一只手置于患者额头,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提起 下颌下方,使患者头部充分后仰;

  • 人工呼吸:用手闭合患者鼻腔并对其嘴吹气,持续大约 1 秒;见到患者胸腹部起伏后即可停止。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而作为非专业人员也可使用的心脏骤停自动抢救设备,如下也有相对简便的AED基本操作指南。

■AED使用指南 来源:《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宣传活动日

当然,落回到健身房经营本身,需要对急救科学予以重视。

早在2017年多家24小时健身房在上海开启时,就有媒体报道其深夜、凌晨时段处于无人值守时的潜在安全风险。同样,两家英国24小时连锁俱乐部Pure Gym和TThe Gym Group,都明确了紧急按钮的位置,用户随时可以按下按钮来通知值班工作人员,避免事故发生。

健身房的急救科学,本质是更重要的门店风险管理组成。这关乎运动健身的意外风险可能,以及健身房本身应承担的责任义务。■ GYM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