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另类影响力 群众健身悄然改变
回顾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会成为集体的回忆。疫情深刻地影响着、改变着所有人的生活节奏。那么在运动健身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通过记者的调查与走访,发现从学生族、上班族到银发族,健身成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经过十余年全民健身的推广,健康意识的提升、运动健身的理念已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人们参与健身的方式也从被动接受,向着积极主动出击的方式转变。在这一大趋势下,今年的疫情进一步“催化”了人们对健康、健身的认识,记者以学生族、上班族和银发族为走访群体,各找出一个范例,证明了一个结论: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新华社 资料图
学生族 健身成了一种新生活方式
夜幕降临,北京大学五四运动场开始热闹起来。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跑者聚集到这里,参加一项名为“夜·奔”的跑步活动。光华管理学院2015级学生周榕涵告诉记者,“夜·奔”是北大鼓励师生跑步而举办的校园活动,已陪伴师生们6年时间,每周二、周四的五四运动场会响起配合跑步的“神曲”,伴随着“夜跑一族”进行定期运动,如今,很多人把参加“夜·奔”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周榕涵热爱运动,不仅是跑步,他也会参加其他竞技性更强的运动。但跑步对他而言有着特殊意义,可以说是让他爱上体育运动的“领路人”。“读高中的时候,我因为学习压力大,所以开始尝试每天下午放学后去跑跑步,经过前几次试跑后,我感觉心情很爽,于是慢慢坚持了下来。”周榕涵说,“从跑步中得到的快乐,促使我开始关注并参与到篮球、游泳等更具竞技性的体育运动中。由于此类运动需要良好的身体条件做支撑,为了变得更强壮,我开始搜寻如何提升耐力、速度、灵活性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并通过手机健身App寻找一些讲解教程。在不断搜索和认知过程中,我感觉到体育运动不仅能让人快乐,还懂得了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身体各部位的素质以及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魄、磨练意志。”
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当然不仅仅是周榕涵,现在有更多学生开始根据自身想法和实际条件,灵活选择不同的健身方式。
“2018年,我报名参军入伍锻炼了两年,这次‘重回’校园,感触最深的就是身边同学的运动健身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之前我看到在体育场、游泳馆里面运动的同学,其中多数本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但今年经过了疫情后,现在我感觉用碎片时间抓紧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同学甚至在宿舍门框上安装了专门做引体向上的单杠,每天进出宿舍时就随时拉上几个;还有同学购买瑜伽垫、哑铃等器材放在宿舍,抽空用10分钟就能跟着一些健身软件视频教程锻炼一下,效果很好。”周榕涵说,“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居家上网课的学生就在家进行锻炼,比如塑性、减脂、增肌等,同时还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各项锻炼数据,这种方式不仅有针对性,也更加灵活有趣。”
银发族 在健身中活动筋骨结交伙伴
东单公园,大伙儿正踢着毽子。
下午4时的东单公园十分热闹,园内到处是踢毽子、打羽毛球的人,还有伴着欢快音乐跳广场舞的人群,阵阵欢声笑语让整个公园充满了活力。
位于公园西侧的器材锻炼区,55岁的薛大爷双手握住单杠,身体腾空,前后荡了几下后,双腿快速前甩,身体绕着单杠来了一个大回环,然后稳稳落在地上。
看到迎上前的记者,薛大爷说:我来这里锻炼不到两年时间,刚刚所做的单杠大回环动作是半年前才练成的,现在一次只能做一个。“每天早上、午饭后和傍晚三个时段来锻炼的人最多,大部分都是像我这样岁数较大的中老年人,大家边练边聊天,感觉挺好。”
薛大爷还告诉记者,当初他来锻炼的目的只是想抻抻筋骨,因为此前自己的膝盖经常犯病,厉害的时候甚至没办法下楼。
“我最开始时只敢简单地压压腿,没想到坚持了仨月,我感觉膝盖犯老毛病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这让我特高兴,然后就一直坚持来这里练练。”薛大爷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压腿的高度从最初的石礅子,上升到了双杠,然后我开始练起了双杠以及大回环等难度较高的动作。每次锻炼结束后,我再去旁边的上肢牵引器和腿部、腰背按摩器上放松一下身体,全套动作练下来,身体舒展了,心情也就舒畅了。以我的经历和感受,一是建议人们要坚持锻炼,二是要琢磨一下,选择好不同的健身器材。现在凡事都讲究一个科学精准,其实锻炼身体也一样。”
薛大爷希望借助《北京晚报》发出邀请:希望家在附近喜欢健身的老伙伴儿们,有空来东单公园一起练起来!
上班族 云健身让锻炼无处不在
晚上8时30分,王辉辉将瑜伽垫铺好,照着平板电脑中的视频课程做起了“帕梅拉”健身操。她告诉记者,虽然一天工作下来身体挺疲惫,但是用这样的方式出出汗,那种累与工作中的累不是一回事,感到身体和精神特别放松。
王辉辉和很多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一样,每天要盯着电脑敲键盘,一坐就是一天,加上往返通勤在路上的消耗,以往一进家门连话都不愿意多说,更别提锻炼了。“让我开始重视身体锻炼的起因,是去年我生了一场大病,为此频繁奔波在医院与家之间,我当时就想:我这是怎么啦?!我才多大啊,身体就出问题了,以后可怎么办?”王辉辉说,等身体康复后,她选择了用跳绳健身,从最初只能跳100次,到现在能跳3000次,前后花了五个月时间。“现在我的感觉是精力比以往充沛多了,上完班回到家再也不直接瘫倒在沙发上了。”
初步尝到锻炼身体甜头的王辉辉,很快就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跳跳绳了,她走进了小区旁边的一家健身房,跟着健身教练开始了更专业系统的身体训练。“可练了才不到一个月,健身房因为疫情被迫关了门。当时我看到不少手机健身软件推出了各种居家锻炼教程,比如减脂、放松肩颈等,还有专业教练通过网络直播授课,从此我开始尝试‘云’健身。”王辉辉说,“我在软件中先选择一个教程,然后每晚根据健身软件的课程进行训练,这让我又找到了‘量身订制’的感觉。在课程交流区中,每天都有很多人分享心得,相互鼓励,云友们既练了身体,也获得了友情。”
除了做到科学的健身,健康的饮食也成为很多健身爱好者关心的话题。“我认为吃和练都是健身的一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不少健身软件教程也会教人们怎么吃才最健康,以及合适的饮食时间、数量、种类等内容。因为疫情,我的健身方式和对健身的认知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王辉辉说,“现在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室外健身场所也开始逐步开放,我会根据天气、时间灵活选择健身场地,现在无论室内、室外,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持健身的习惯。”
在记者近期对上班族的采访中,发现王辉辉不是一个孤例,而是代表了上班族疫情中和疫情后的普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