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整脊医师去上瑜伽课

文 / 驻足新时尚
2020-11-30 10:08

我不止一次听人说,收治了多少因为练瑜伽受伤的人。这样说话的,往往是骨科医生或整脊医师,所以一直有点好奇,他们有没有去体验一下瑜伽课的?体验之后,观点是怎样的?恰好这位资深整脊医师坦率地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和看法,或许对瑜伽练习者有一定参考意义,至少希望能激发有益的讨论吧。

*文中补注了若干体式名称

Q=108文化传媒

A=秦中明

Q:作为一名整脊医师,您去上瑜伽课的体验是怎样的?

A:我每天会接待二三十个患者,大多是患有脊柱病的,所以我对脊柱、骨盆、膝关节、踝关节等骨骼和关节的健康问题很熟悉,也非常重视。

现在生活方式病已经是个共识了,平常我们会跟病人讲,现在很多已经不是职业病了,而是生活方式病。从小孩儿就开始了,今年暑假我就接待了几十个小学生,颈椎、胸椎、腰椎各种问题。

首先我要做治疗,而对于快痊愈的人,会布置他在家做规定的康复操。动作很简单,比如扩胸运动,但我对动作的要求稍微高一些——肩膀要抬高,手臂抬高、超过肩膀等等。我们编了一些简单的康复操,比如颈椎操、扩胸运动、俯卧屈腿、小燕飞等等……

但是不少病人——特别是女性病人——会告诉我说,在腰疼之前自己在练瑜伽,以后还能不能练?我没法回答,因为没有上过瑜伽课。后来跟着太太体验了一下瑜伽,是跟着网上的课程练,十几个动作一节课。这其中我发现,往前弯腰的动作非常多,(初级课程)往后仰的动作不多。对于(坐立前屈)手去抓脚、头碰膝盖,站在脊柱科医生的角度,我们是非常反对的。

现在主要什么人去练瑜伽?白领,非体力劳动者居多。你观察久坐的人,都是弯着腰、脖子向前够,整个后群肌肉——从颈椎后群肌肉如竖脊肌,到背上的后群肌肉如背阔肌、斜方肌、多裂肌,一直到腰部的肌肉——已经受到长时间的牵拉。它们不缺乏拉伸,因为已经拉伸过度了。你再去做向前屈曲,“做到头儿”还要坚持一会儿的牵拉,对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久坐人群反复做这种动作,会造成以下问题:

其一,会把后面已经被拉松的肌肉,拉得更松、更长;

其二,会让已经被延长的韧带造成损伤;

其三,会造成颈椎和腰椎的椎间盘突出;

其四,瑜伽老师常说骨盆前倾,但我们这一行更多见到的是“骶骨后倾”。整脊科大夫一般不说“骨盆前倾/后倾”,那是不准确的,骨盆的构成包括骶骨和髂骨,你到底是骶骨前倾还是髂骨前倾,还是两个都前倾,是不一样的。而所有过度前屈的动作,都会造成已经被过度牵拉的组织进一步损伤,甚至在动作中就会造成椎间盘突出。如果教练再帮你往下按按头、按按肩、按按腰,一瞬间就会出问题。

这个锅不都是瑜伽老师背的。我曾遇到一个13岁的男生,体育课上练体前屈,体育老师按了一下他的肩膀,听见腰“咔嚓”一声,就疼得不能动了。拍了核磁共振,然后来我这里,就是椎间盘突出。

所以在体验瑜伽的时候,体前屈的动作我就偷懒,根本不用头碰膝盖、用手摸脚。我手摸膝盖就完了,不加力下压。

还有一个“身体拼命向一侧扭转”的动作,我根本不做。这两个动作我印象比较深,其他一般的初级动作,比如(山式中)稍微往后挺一挺,还是比较喜欢的。

我编给病人的脊柱保健操,有一个动作是小燕飞,它是俯卧,双臂双腿都伸直抬离地面(类似蝗虫式)。这种动作你可以试一下,腰一般不可能抬得超过30°。头、手、脚一块儿抬,首先需要核心收紧,核心收紧之后脊椎被锁住,弯曲角度是受控的,远远达不到你站在那儿往后挺腰的角度。站立姿态下,你或许可以后弯45°,俯卧下来最多向上30°。稍微力量弱一点的,腿只能离开地面5厘米。这种动作,我们会推荐给病人做。

*蝗虫式/David Swenson演示

至于向后比较大幅度折腰的动作,有的可以做,有的不能做,要根据具体一个人的情况来定。比如此人驼背,后弯的动作可以适当做,不过要经过评估。比如趴在垫子上的时候,用手摸一下他的腰、背是不是往后鼓。这种动作对他就是治疗性的,不仅仅是健身了。后弯动作他也不是可以一直练下去、练到高阶的,脊椎曲度够了,就不要再练了。

现在有好多人,包括年轻人,腰椎不是后凸,而是前凸。美国人有一个“靠墙实验”,人的头后侧、后背、脚后跟靠墙上的时候,腰后面应该是什么标准?是可以平平地插进去一只手掌,微微有点压住的感觉,腰椎的曲度就是正常的。这种情况下,就不要练太多后仰的动作了,腰椎的曲度过大之后,损害更大。

我们专业里有句话,“不怕后凸,就怕凹陷”。胸椎后凸,或者腰椎后凸,咱们想要纠正,比较容易;它要是往前凹陷,你没有办法弄个绳子把它拽回来。想从肚子里面把它按回来,那是很难的。

所以需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评估他适合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即使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我认为追求过度柔软,追求头碰脚后跟这种动作,是有害无益的。

同样是身体运动,有些专业人士做的是表演和竞技,往往属于极限身体运动,和普通人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做一个身体练习,是为了自己能健康地活得更久,或者在活得更久的前提下变得更健康。背离了这个目的,肯定会掉沟里的。

Q:说到坐立前屈,我不止一次看到,学员在练习这个动作时,老师站到学员的背上。这种做法您认可吗?

A:非常有害,我非常反对。学员的身体在这种重叠姿态,肌肉、韧带已经不干活了,有人站上去,伤害很大。

Q:前面提到,久坐人群后群肌肉过度拉伸、无力,所以不宜做太多前屈,那如果是一个每天举铁的壮汉,是不是后群肌肉状况适合做前屈?

A:举铁的壮汉,真正把后群肌肉练很好的,也不多。除非是专业健美运动员,才能清楚看到他的菱形肌、肩胛下肌……我见很多举铁的都是胸大肌很强,但前面的肌肉越强,后面的肌肉越弱,它们是拮抗关系。后群不太好练,大部分都是小肌肉。

Q:关节和韧带,现在瑜伽领域讨论也很多,一些体式会对关节活动度要求比较高。在您看来,我们在运动当中,需要怎样关照自己的关节和韧带——比如髋、膝、肩的部位——“对它们好一点”呢?

A:强化肌肉,就会保护关节。韧带是连接骨骼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肌肉和肌腱都放弃了,所有力量就都压在关节的韧带上。

简单说,关节和韧带是不需要拉伸的,拉伸的只是短缩的肌肉。我们在临床经常让人做胸大肌拉伸。总是缩得很紧的肌肉,要拉伸、放松一下,让它不要使那么大劲儿。它的力量太大,后群肌肉全不是对手,就只能圆肩驼背。拉伸胸大肌他也不舒服,但是拉伸之后,胸大肌就不再把肩往前拉了。

至于舞蹈演员要拉韧带,那是为了表演的,就普通练习者运动健身的目的来说,不划算。

Q:颈椎关节是人体相对比较脆弱的部位,对于瑜伽中头倒立的动作,你们会怎么看呢?

A:即使它有一定好处,但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做,我们觉得没有必要。一旦失去平衡,有可能颈椎骨折,严重的会造成截瘫。你又不靠这个谋生,冒着极限的风险,做了一个非极限的动作,得到一个平庸的效果,还是那句话,不划算。

从我们的角度看,身体心脏以下的部位,在倒置动作中有好处,听他们说瑜伽馆有一个动作,仰卧靠在墙边,把双腿靠上去(即倒箭式),这个动作我认为是有好处的,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

Q:总体而言,普通人选择和坚持一个运动,需要符合哪些原则呢?

A:安全无伤害,是总的原则。我会这样建议:

第一,强化核心,有了核心力量,所有的运动才是安全的;

第二,前屈动作不要做到头、做到底;

第三,后群肌肉需要强化,从颈部、背部、臀部,到大腿后群肌肉,我认为大部分人需要强化,这些肌肉都是长时间“受剥削”“被迫害”的,所以有必要增加它们的力量。

还有就是很奇怪的动作尽量“打折”吧,比如大幅度的扭曲,也是有风险的。我会建议前屈的动作打五折,扭转的动作打七八折,留有余地。

Q:说起推拿或者整脊,大家认为是一种被动治疗,而如您所说,恢复阶段也会给一个保健操,让他去做主动锻炼。其实瑜伽本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自主保健。现在我们观察到,“手法”的服务越来越多出现在瑜伽课堂了,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A:身体有问题要做治疗,有病去医院。一般病人来我这里,第一次就会明确要求,停止日常的锻炼。除非问题比较轻,可以保留散步、慢跑等等。来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的人,我会要求所有锻炼停止。当你的身体不平衡的情况下,还去锻炼,只会加重这种不平衡。

我会举一个例子,你的汽车轮胎没气了,你需要去补胎、充气,这时候你还要开车跑500公里,那就不是轮胎报废的问题了。一个膝关节患有骨性关节病的人,非要去跑步,问题肯定越来越糟糕。

治好了病之后,你去通过锻炼强化身体的弱项。选择针对性的动作,背肌不好练背肌,核心没力量去练核心。我们把锻炼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治疗进入巩固阶段的时候,亲自给病人做示范,再把视频发给他,回去照着练。

一个病人过来,治疗师需要慎之又慎,仔细评估,可能还要拍片子,一个治疗方案不一定行,还要换方案……这么繁重的工作,瑜伽老师要挣这个钱,很难而且风险很大。如果是以治疗的名义,还有执业资格的问题(法律规定,执业医师在注册的执业地点行医)。

Q:在实际治疗中,您觉得中医的手法和美式整脊有什么不同之处?

A:中医的手法,很像传统武术,某一个手法可能很厉害,但不是完整的训练体系。中医整脊技术是散在中医正骨技术、中医推拿技术、中医骨伤技术里面的。另外有些诊断,属于经验性的,缺乏精准评估的客观指标。后来接触了美式整脊技术,发现从诊断到治疗,它是一个完整体系,对于身体解剖、骨骼结构,比我们当年学的细得多。这样我就去参加美式整脊的培训。

我一直认为,医学不分中医西医,特别正骨这种技术。比如来个长疖子的,医生拿手术刀切开,你说是西医我不反对,但外面可能敷的是中药。最终以疗效为准,你要更快地把病治好。

这里不是说中国传统的都是落后的。美式整脊非常反对中医里面旋转类的方法,他们认为这个很危险,说出了一大堆的理论。但是中医里面旋转类手法很多时候非常管用,国内有人专精脊柱旋转复位法。

中西医之争,或许正像瑜伽与普拉提的门户之见,争的是自己的门第,我觉得应该放下这些,把病人——你们说“学员”——他们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咱们围着人家转,不是围着自己转。

Q:此前听说您也接到不少练瑜伽受伤的,一般是什么情况?

A:常见的是腰椎问题,椎间盘突出,就是过度前屈造成的。一般病人没有能做到高难度动作的,那些瑜伽老师干的活儿,但是体前屈对她们似乎简单一些,于是使劲往前弯,老师再推一把,容易出问题。

来了我这里,我先要求把瑜伽课停了。不过有一个没有停,有几个原因:

她在一个瑜伽馆练习五六年,说瑜伽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一部分,不练不舒服;

没停课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身体出现不适之后,瑜伽老师第一时间给出了正确的建议——瑜伽课暂停,去看医生。后来听她讲这位老师的教学,说大家不要做任何勉强自己的动作,适可而止,正是一些我同意的说法;

治疗完成,她又回瑜伽馆,把我的意见告诉老师,回头把老师的意见转告我,这样两边传话。双方虽然没有见面,但对于她的练习,我们达成了共识——哪些能练,哪些不能练;哪些多练,哪些要“偷懒”。比如对体前屈,我说你打五折,能摸到脚也只摸膝盖,不能让它有阻力。她把老师给她安排的体式告诉我,我说这个动作对你好。像这种情况,我没有要求停课。

Q:这是你们在“两边传话”过程中,给她做了定制化的运动方案吧。

A:对。她没有再(因病)回来,说明练习没有问题。

Q:我在网络空间关注了一批运动康复师,他们会处理脊柱侧弯、X形腿、O形腿的问题。现在瑜伽的宣传里,也开始有这方面的服务,包括附上练习前后的对比图。您怎样看待这些常见的身体问题?

A:首先,照片不可信。

现在,除了数量最多的颈椎问题、腰椎问题,就是小朋友们的脊柱侧弯、驼背了,我们收治过很多。要说X形腿、O形腿,完全纠正很难,相比起来,驼背的纠正比较容易。

对于脊柱侧弯、驼背的情况,以我的认知来说,如果瑜伽练得好,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在(关节)可移动的范围内,体态会有一定改善。比如含胸驼背的,有一部分人,你让他挺胸,他可以挺起来;而另一部分人,他只会撅肚子,背已经被卡住了。后面这种人之所以驼背,是因为脊柱有左右的扭曲,被“卡”在了驼背的状态,不是单纯的习惯性驼背。我做这个工作,天天也哈着腰,但一挺胸就可以挺直。

对于被“卡”在驼背状态的人,只能通过把骨骼的队列排正,问题才能解决。其实运动康复师和瑜伽老师走的路线类似,都是通过肌肉训练,试图调整骨骼的排列,但这很难。

一般你看医生说话,都比较保守的。现在市场上有些宣传,比较没有顾虑。

而经过治疗,把骨骼队列排正之后,再让他恰当地去做肌肉训练,建立稳定性,这样我认为是有好处的。

#后记

是的,瑜伽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身体运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专业角度罗列一筐论据。秦医生也没有认为自己是瑜伽大师。

为什么我们认为有必要从并不鲜见的受伤案例中,去反思运动的安全层面,是因为一旦身体受到伤害,持续地不适、疼痛,乃至路都不能走,瑜伽八支的“非暴力”已经在暴力对待身体的事实中瓦解,还有什么瑜伽更深层、“向内走”的目标是现实的?

瑜伽第一支所要求的“真实”,我想首先是面对事实,保持诚实与谦卑,或者说,保持专业。

哪怕就从“专业”来谈,一个专业工作者的作为,并不难得到其他领域专业工作者的认可,正如采访中“两头传话”的那位老师。我也相信,被其他领域专业人士普遍鄙弃的“专业工作者”,这世界上是没有的。

瑜伽大师和小提琴家的友谊,我们都读过,或许本质上仍是两个专业人士的心心相通——“我能达到今天的高度,仅仅是因为我的学生们。”

换句话说,一个专业瑜伽老师可能与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找到很多共同语言,而和不专业的瑜伽老师“话不投机半句多”,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了吧……

再次感谢秦医生的分享。感恩节刚过,我们也借个名目,感谢一路陪伴、交流的朋友们吧!

秦中明

主任医师,郑州郑东保海整脊医疗机构首席专家、主任,中华医学会整脊分会会员,河南省按摩协会理事。1986年毕业于河南按摩学校,先后在河南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深造,后又跟随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博士杨洋学习美式整脊技术。擅长运用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结合美式整脊技术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从事医疗临床工作三十多年,成功治疗患者超过十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