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到底是如何调节的?我们会一直胖下去吗?还是可以瘦到极端?

文 / 我拿时尚来说话
2020-10-14 00:46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的体重到底是如何调节的?如果我们一直吃个不停,会不会一直胖下去?体重有没有一个界限?或者如果一直控制饮食,能瘦到什么程度?

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些有关体重调节的问题。

想象你家里有一个温度自动调节器。你设定它将房间的温度调节到20度,这个调节器能持续感知房间的温度。如果温度超过了20度,空调就会打开;如果温度低于20度,暖气就会打开。这就是一个调节系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体重和体脂率也被认为是类似的调节机制。意思就是,身体会努力维持在一个设定的水平,主要是通过调节食欲、行为和运动等等。

有许多动物研究支持这个模型:让一只老鼠挨饿,它的代谢率就会下降,也会动得更少(节省能量),它的食欲会提高。当你给它不限制食物时,它就会吃到原来的体重水平。相反的情况也成立。

一些研究也在人类身上发现了相似的效应,不过相关研究结果不一。当一个人瘦下来时,我们会看到代谢率下降的幅度比预期的要大。

举个例子,基于你减去的体重,你的代谢率应该要下降200kcals,但是当你真正实际测量时,却发现降低了300kcals。这个额外的100kcals就比预期的要多,表明身体“适应”了减肥这个过程。这样不仅仅会降低减肥的进度,还会让你很容易长回减去的体重。

除此之外,也还有其他的适应,比如降低了活动水平,脂肪燃烧速度下降,储存速度上升,食欲也会上升,这样当你有很多食物选择时,你就会吃更多。

不幸的是,为了将体脂率降低到一定水平,这就是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唯一避免这个过程的方法就是不要减肥。

有关这个话题最经典的一个研究就是明尼苏达饥饿实验了。在20世纪中叶进行的一项为期半年的研究,里面的男性受试者创造了50%的热量缺口,每天还要被强迫走好几公里的路。

在他们达到了人类身体脂肪率的极限后,当时出现了非常强烈的食物渴望。当他们结束实验后,就很快吃回了原来的水平。该研究也侧面反映了,只要你能持续创造热量缺口,意志力强大,你确实是可以瘦到非常可怕的水平,而且这个与你的代谢没有关系,你的代谢也不会损坏。

与老鼠不同的是,人类过量进食后对提高代谢率的影响则没有那么大。也就是说,人体的体重调节系统是不对称的:它会更多地去对抗你减肥,而不是对抗你长胖。

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但通常认为,由于人类没有任何真正的进化压力去不变胖,所以身体就从来没有发展出对抗体重增长的机制。相反,在进化过程中,饿死的风险比较高,所以身体有很多方式去对抗减肥。

到了现代社会,食物随处可见,活动水平持续下降,这真的是一件坏事。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有的人似乎在过量进食后的反应就很大,现在被称为非运动消耗(NEAT)或者自发的身体活动(SPA):一些人在吃了很多之后会提高活动消耗,燃烧额外的热量,而不是将它们储存起来。

这些其实就是很难增重的人:当他们试图提高食物摄入时,他们不仅仅会下意识地开始动起来,他们的饥饿水平也下降了。你身边也许有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在动来动去。这样细微的活动量累计下来就非常多了。

不幸的是,NEAT似乎非常受遗传因素影响,研究人员还未能找到具体的原因。这也许不仅仅与各种激素有关,还可能与大脑的反应有关。

这一切都可以说明,人类的体重存在设定点(set point),会让我们很轻易去适应热量的增减。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个观点,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适应点(settling poin)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这个现象。

前面提到,设定点理论认为,身体会试图通过调节代谢率、活动水平、饥饿等来保护体重或者体脂水平,以响应体重或者体脂肪的变化。

这几乎就意味着,任何试图改变体重或者体脂水平的尝试都是徒劳的,因为身体存在这样的对抗机制。当谈到减肥时,这一点尤其正确,因为人体似乎更能对抗体重的减少而不是体重的增加。

相反,适应点的观点认为,体重/体脂水平会基于环境“安置”在某个点。食物的供应或者缺乏以及食物的美味程度,包括我们的活动量,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调节身体的适应点。

所以当一个人有吃不完的食物,每天也不需要什么活动量,那么TA的体重就会定在较高的点。现在改变TA的饮食,或者要求TA大量运动,TA的体重则会定在较低的一个点。

现在看来,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而且也有数据支撑。考虑到我们现在对不同体重调节系统的理解(稳态和享乐),我认为这两个概念都是在调节体重或者体脂水平。

没有人能否定,当体重或者体脂水平改变时,身体会去对抗,尤其是体重/体脂降低。同时,如果认为人类只不过是由一种自我平衡驱动的自动装置,却无法控制进入嘴里的东西,那就太愚蠢了。在一定范围内,很明显是适应点占主导地位。

更新的体重调节模型将设定点和适应点整合到了一个综合模型中。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可能是当前体重的10%以内),适应点占主要地位。在这之外,身体对减肥和节食表现出明显的代谢适应能力,这是无可争辩的。这就是设定点发挥作用的时候。

环境的作用

很显然,环境在进食行为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增加食物分量、接触食物广告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都会影响饮食行为。

从本质上来说,虽然设定点可能会让我们保持在一定的体重范围内,但即使在这个范围内,个人行为和环境也最终会影响到我们。试图把生理学和心理学分开是不明智的,它们相互作用,一个因素可以影响另外一个,反之亦然。

我要提到的是,无论是设定点还是适应点,普遍的环境和个人行为都是可以克服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当前的环境下,这就意味着要保持一个比预期更高的体重水平。

不过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证据表明,随着慢性肥胖的维持,设定点可能会上升(也许是永久性的)。其他的事情,比如怀孕、青春期,也可以永久性地将设定点升高。然而,也有一些人群能够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将体重和体脂水平维持在设定点以下。

健美运动员们通常就会将体脂水平减到设定点以下,对抗饥饿,代谢下降等等。当然很少有人能够长期维持那个水平,而且大多数人都会存在暴食。在12-16周的备赛期结束后快速增加体重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通常会完全放纵自己。一些行为是心理上的,也有一些是生理上的。

小结

人类的体重调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无论是设定点理论还是适应点理论,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我们似乎更加倾向于去对抗减脂,而不是长胖。这背后既存在生理原理,也存在心理原因。多年的进化本能也让我们更加容易去堆积脂肪,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改变所能改变的东西。#健康大V创造营#

参考文献:

Wirtshafter D, Davis JD. Set points, settling points, and the control of body weight. Physiol Behav. 1977 Jul;19(1):75-8. doi: 10.1016/0031-9384(77)90162-7.

John R. Speakman,et al.Set points, settling points and some alternative models: theoretical options to understand how genes and environments combine to regulate body adiposity.Dis Model Mech. 2011 Nov; 4(6): 733–745.

Maclean PS, Bergouignan A, Cornier MA, Jackman MR. Biology's response to dieting: the impetus for weight regain.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 2011 Sep;301(3):R581-600. doi: 10.1152/ajpregu.00755.2010. Epub 2011 Jun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