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组间休息多长时间,才能让你的训练效果最大化?

文 / KG运动
2020-10-13 12:28

在一次高效健身训练中,对组间休息的合理把控,显然是不可忽视的细节。

健身时的组间休息,应该休息多久?

例如,如果是哑铃动作,不管组间休息有多短,一般人都不会感到太吃力;但如果是杠铃深蹲只歇30秒,我可能当场去世……

总的来说,较为理想组间间歇,是结合了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不同训练动作,训练模式,去最大化肌肉训练刺激,并没有一定值。

休息越短,越增肌?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就已发现:较短的休息间歇,可以带来生长激素的急剧上涨,而相比起耗时较长的训练,也更不容易引起皮质醇水平的上升。

不过这并不能代表,间歇越短增肌效果越显著。

增肌训练的三大机制,分别是:机械张力、代谢压力、肌肉微损伤。

较短的休息间歇,确实可以带来更强的代谢压力。不过,这还涉及到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人不是机器。

当组间休息很短时,必然会伴随恢复不足,使人无法完成预期的训练量,或不得不降低负重完成接下来的训练。

而很显然,以降低训练量为代价,去刻意达成更短的组间休息,是非常不值当的。

这在2016年美国的一项实验中,也能得以验证:实验中,21名训练时间和年龄相仿的男性进行抗阻训练,结果发现,组间休息为3分钟的实验组,比组间休息为1分钟的实验组,增肌效果更明显。

造成这种差异的,显然不是较短的休息间歇,对增肌产生了什么负面影响。而是较短的休息,可能间接影响到训练质量。对于肌肉训练刺激,训练量才是最直观的影响项。

当然,较长的休息间歇,增肌效果也不是就会更好~

综合而言:实际训练中,组间休息时间很难单一的影响训练结果。

比起看重“歇多久才能对训练效果更有益”我们更应关注结合了负重强度,训练总量,努力程度,对肌肉的综合刺激效果。

认证口令:66

组间休息,如何把握?

深蹲、卧推、硬拉、推举、引体向上等大重量复合动作,采取较长的组间间歇,休息充足,才不会产生太大的代谢疲劳,训练质量往往也会更好。(如负重大于70%1RM可考虑间歇3-5分钟,而负重较为适中的复合动作,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2-3分钟)

像哑铃弯举,侧平举,卷腹,等负重相对较小的孤立训练,可采用较短的组间间歇,缩短训练时间同时,强化训练刺激。(这时我们往往可以采用1分钟左右的组间间歇,甚至更短)

一些以减脂为目标的训练,组间间歇则常常可以控制在20秒——60秒,让身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带来更好的代谢反应。

并不需要拘泥于以上的参考经验,当训练经验不断丰富,我们完全可以去摸索更适合自身的训练模式。把注意力放在整体训练安排上,感受训练有没有合理的对肌肉起到良好的刺激效果。

组间休息时,干点什么?

1、适量静态拉伸

组间休息时,合理短时的目标肌群静态拉伸,可以缓解肌肉僵硬。

组间的静态拉伸一般控制在10-20秒即可,不要时间过长,以免因目标肌群力量下降,影响训练质量。把更为彻底的拉伸环节,放在整体训练完成后。

2、补水

高强度训练后,人体常常会在出汗中,伴随水分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而合理的训练“补水”方式,显然不能全部集中在训练后,一口气灌成水桶。

我们更应该把水分的摄入,平均分配在训练的各个环节,小口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