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能选一个健身计划,我选它!(附计划)
适合人群:初级以上健身爱好者
内容标签:全身训练 肌群分化 计划
编译自:Paul carter
下期课程预告:
2月23号 中午12点
话题《解密有效补剂成分Lv1》
同类产品为什么价格可以相差一倍?
如何通过成分来判断性价比?
你的补剂里有多少你不需要的成分?
你应该买哪些类型的产品?
一次学习,长期省钱。
即刻可开始入群,前50名,立省三分之一,仅需99元。
此群仅招99人,招满即止,确保互动
正文你适合什么样的健身方法?全身训练法还是局部肌肉分化训练法?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在杠铃这玩意儿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大家的健身根本不是现在这样,从普通人到专业运动员,基本只青睐一种练法------全身训练法,每次健身都争取练到更多的肌肉部位。全身训练法无论是对增强力量,还是塑造形体都有效,特别是对于初级和中级训练者,而且哪怕Reg Park这样的传奇人物也很喜欢全身训练法。健美圈好莱坞第一人 雷格·帕克与之对应的局部分化训练法(每次训练只训练身体的1-2个部位,比如周一只练胸、周二只练腿),这个练法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然后大约花了10年时间,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模式。但当时的教练一般只会建议大家从全身训练开始,等到你的整体肌肉足够发达才能逐步进行局部分化。也就是说你必须要练得够大、力量水平够高,才有资格针对局部肌肉训练。这好像和现在健身房里面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也能理解,现在一个教练如果只教学员全身训练,只允许学员做深蹲、硬拉、卧推那几个枯燥的复合动作,那么这个教练大概率不是在健身房业绩突出深受老板喜爱的教练,毕竟最有效不一定是最好卖的。
全身训练不管是对新手还是有经验的健身爱好者,基本就是增力、增肌最有效的训练模式。特别是新手没有力量基础,训练负重小、强度低,恢复也快。他们可以在一周内更频繁的训练来刺激各大肌群。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全身训练真的这么有效,为什么顶级身材的运动员都用了局部分化训练法?我们来想象一下,你深蹲只有80kg做组,你花在练前热身和组间休息上的时间是不是就非常短?但对于深蹲200kg起步的高手们,这些时间就变得特别长。他们不仅健身的时间增长,练后恢复需要的时间也会变长。几乎没有人可以在密集的大强度全身训练中恢复过来:一周进行两次大负重深蹲,一次大负重硬拉和两次大重量推举,还都用5*5这种高训练量模式,而且辅助训练也用较大重量。这实在太凶残了。随着训练者能力越来越强,训练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也越来越折磨人。这个时候局部分化训练法就变得非常有必要。局部分化训练,是全身训练发展到后期才会出现的自然演化。当然确实还有一些奇才,拥有钛合金身体,可以一直用全身训练法,即使在训练量很大的时候依然采用高频率训练。如果真能做到,那么就继续保持,你将拥有超高的肌肉合成效率。
两全其美的改良版训练计划我将两种方法结合,全身训练部分+分化训练部分,一周训练4次,适合大部分阶段的训练者。全身训练部分用于提高整体运动表现------尽可能用渐进负荷的方案,不断刷新个人的训练重量。分化训练部分用于追求肌肉泵感------孤立动作(单关节动作)寻找充血和泵感。两者同时使用,全面刺激到各种类型的肌纤维(快肌纤维、慢肌纤维)。
第一天 :
第二天:
第三天:休息第四天:重复第一天,选择不同的动作。第五天:重复第二天,选择不同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