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人假装在健身,当代年轻人的自毁方式:假装很自律

文 / 慢慢来的生活
2020-01-16 00:19


01

微博上有这样一个话题:当今有一亿人假装在健身。

看到后,和朋友调侃说:“我贡献了一个分子。”

健身卡是今年四月份办的,当时信息满满要减肥,想着一周去两到三次,既锻炼身体,又保持身材。

起初两个月还是严格执行的,只是越到最后,健身卡和健身装备都成了摆设,从一周两三次,到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到现在很久都不去一次。

蓝同学时常会拿这件事情,开涮我,“某人一开始办健身卡的时候信心满满,现在压根都不提这件事情。”

刚开始不去还会内疚,觉得浪费,现在已经有了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任由你如何说,我,无动于衷。

健身想过,但冬天对于我来说,还是太难了点。

冬天健身房一点也不可爱,被窝才最可爱。

办了健身卡不去健身,刚开始还以为只有我,后来才知道,原来有一亿的小年轻和我一样,心里不免有点窃喜。

原来假装很自律的,不止我一个人,我还有很多“同伴”。

每次拖延不去,心虽有遗憾,但还是不足以支撑起我懒惰的身体,每次都在给自己找借口,想着过段时间再去。

等工作不忙了,就去健身房,可是工作没有不忙的时候;

等天气转暖了,就开始有规律健身,可是整个冬天一直都很冷;

等下周周末休息,就去跑步,可是下周周末生理期来了。

周而复始,总有理由,也总是在拖沓。

这种自毁式的自律,并不会让自己多安心,表面波澜不惊,但内心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讨厌这样懒惰和不规律的自己的。

02

其实除了健身,有一亿人在假装,还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在假装。

假装很努力,每天加班到很晚,但只有自己知道其实在“摸鱼”。

假装在看书,微信读书上“阅读小时”排名前几,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摁了听书,但其实压根不知道书里讲了什么。

假装过得很精致,每天p张图挂在朋友圈,其实背地里吃了睡,睡了吃。

假象是会骗人的,但它最残忍的地方不在于骗别人,而是骗你自己。

无论是假装健身,还是假装努力或是假装会生活,它们都像未上膛的玩具枪,在你生活里虚晃一枪,留下的全是一地狼藉。

留给别人的,或许是两声赞叹,留给自己的,却是不尽的堕落。

以前网上流行这样一句,不要让你的自律成为自虐 这样会毁掉自己的生活。

可我想说,其实有多少人又舍得虐待自己呢?大多数人的生活压根就不自律,更不会达到自虐的程度。

真正毁掉自己生活的从来不是自虐式自律,而是假装自己很自律。

03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谈到他自己的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日复一日地坚持慢跑,喜欢自己做蔬菜沙拉,每年参加全程马拉松,不定期参加铁人三项”。

村上春树的生活方式很简单,但也很规律,他这种自律不是间歇性的,而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一种好习惯。

我曾经向往过村上春树这种生活方式,也强迫过自己一段时间。

什么时候该上床睡觉,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写文章,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被我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很奇怪的是,我一天天更加焦虑。

我做过最疯狂的一件事情:大概是前一个月,我每天六点钟起来看书,看一个小时后,又收拾自己,赶去公司上班。

坚持了大概两周,最后向被窝投降了。这两周看起来很努力,但只有我自己知道眼睛都撑不开的窘迫,还有书翻着翻着睡着的懊恼。

在我不断逼迫自己去成长和不断自责于自己毫无进步,甚至不断反省自己懒惰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自己只是在假装活得很用力。

在这伪装的过程中,还给自己一种虚妄:那就是我这么“自律”,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的。

但结果往往不会陪你演戏。尽管每天记手帐,划清单,但也并没有让自己更上一个层次。

自律不等于自虐,更不等于假装。


自律不应该是一个目标,更不是一种需要养成的品质,它只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平心静气的过程,在你慢慢摸清生活的脉络后,它润物细无声地潜进你骨子里的一种习惯。

所以不必为了标榜,或达到某一目的而去强迫自己去自律,真正喜欢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逼迫,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去做。

不要让你的人生被伪自律绑架了,真正的自律不是你看着别人怎样,你就要怎样,而是你内心无比笃定,那是你想要的,所以你为此付出清醒的行动。

真正的自律不会让你焦虑的,装出来的自律才会让你内心无比不安,好好想想你的自律是属于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