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健身练出来的都是死肌肉,真的有死肌肉吗?

文 / 星辰遇雪
2019-12-13 16:18

前言:

经常听到有人说,健身房练出来的都是死肌肉,没有用的,你看他们行动缓慢,打架也不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们提到的“死肌肉”。

本篇将从什么是“死肌肉”,它的通常表现形态是什么,为什么健身房锻炼出来的肌肉被人称作“死肌肉”。

什么“死肌肉”死肌肉本身是不存在这么一说的,因为肌肉本身就是肌纤维组织构成,哪有什么活的,死的之分。但自从大家经常说到这个词,那么就给它一个解释吧。引用一段百度百科的解释就是:所谓的“死肌肉”,是指在运动中肌肉收缩的情况下,没有参与正常工作的肌肉纤维个数的多少,通俗一些的讲就是没有做功或者效率差的肌肉,必须声明一点,“死肌肉”是相对于运动项目来说的,比如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形态和运动发力的方式,要是在跑步运动中,就是所谓的死肌肉。健美运动员在搏击运动中也算是死肌肉。(此段来自于百度百科)。

从上面的解释大家可以看出,所谓的死肌肉就是在特定的动作下,没有参与发力的肌肉纤维。例如:我是练健美的,那么我用拳击的方式去打拳,而硕大的胸大肌其实是阻碍我快速发力的,那么就成了大家眼中的“死肌肉”,没用的肌肉。但是我要去卧推呢?胸大肌就成了有用的肌肉。

大家常说的死肌肉表现形态。除了上面提到的在一些特定的动作下,无法更好的发挥更多肌肉纤维的作用,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形态就是反应速度差(也可以说爆发力差)。这里大家提出“死肌肉”这个概念的原因就是,你看那个大块头,打拳的速度好慢,跑步的速度好慢。(下面讲造成这样的原因)

为什么肌肥大训练练出来的肌肉是这种表现形态

最主要的原因:训练目标和训练方式导致的。

训练目标:大部分健身房的训练模式都是采用肌肥大的训练模式,并且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更大的肌肉纬度和分离度。那么他们所采用的训练模式也是肌肥大训练模式。训练方法:rm值选择8~12的的负重能更好的刺激肌肉纬度的增长(包含肌肉纤维变粗和肌质的增长)。多采用孤立训练,这样可以更好的刺激目标肌肉群,从而达到更好的肌肉分离度。还有就是放慢速度,充分的拉伸肌肉纤维,破坏肌肉纤维,让其生长。

导致的结果就是三点:力量,协调性,爆发力的差距。

力量:不如力量训练的运动员力量大,因为力量训练通常采用rm值在0~5的负重训练,更能刺激肌肉纤维的增长,对肌质的增长要小,而肌肉纤维的变粗,更能表现出更大的力量,肌质的增多不能带来更多力量的增加。

协调性:和街头健身,跑步,拳击,散打的人来比。他们采用更多的孤立训练,并且慢速训练,所以在身体的协调性和爆发力上不如这些人。因为上面所提到的这些运动,他们做出一个动作基本都是很多肌肉群在一起协调发力,你不可能说,我出拳只用肱二头肌发力吧,它是一个全身协同作战的能力。并且它们的训练更讲究速度,爆发力,讲到爆发力,就不能不提神经系统。

爆发力: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骨骼肌的收缩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那么在一个特定的动作下,神经系统能否募集到更多的肌肉纤维参与发力,能否快速的募集到更多肌肉纤维参与发力,这些都是爆发力的体现。而神经系统的募集能力和兴奋性都是需要去练习的,而在肌肥大训练当中,这类的练习少之又少。并且你可以看到,很多跑步运动员,散打,拳击运动员,他们会采用大量的爆发力训练。

不管是健美,还是跑步,还是拳击,它们都有不同的训练目标,所以也就导致了不同的训练方式。正因为用了不同的训练方式,展现出来的也是不同的肌肉形态和能力。所谓术业有专攻。

那么对于普通人健身应该怎么看待肌肥大训练和其他的训练模式呢?

其实不管是哪种训练,都有重叠的一部分,这其中包括力量,哪种训练都会给你力量有所提高。

那么更侧重于哪一点,就要问问自己想要哪种肌肉形态和肌肉表现能力,如果仅仅是追求大纬度,那么肌肥大训练更适合你。如果你即想要纬度,肌肉分离度,协调性,爆发力,那么你可以同时都进行练习,但是纬度越大,协调性肯定更难提高,我们要从中做一个取舍。找到适当自己的训练方法。例如小编,即想要好看的肌肉线条,有想要更好的协调性,我自己就是又练肌肥大,又练街头健身,并且爱好跳绳。这就是我所追求的。

总结:我是不认同“死肌肉”这么一说的,只是在不同的运动当中,肌肉的表现形态不一样,这就好比打乒乓球的和举重,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那么你更喜欢哪种运动,就去多做那项运动的训练吧。

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