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健美VS职业健美:肌肉流失的真相

文 / 健身女王mily
2019-06-30 22:11

职业健美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通常具备这些特点:

●训练量很高:不光是动作很多,组数很多,且训练时间可能超过90分钟。

●分化很细:每次到健身房专攻一个身体部位,哪怕是训练小肌肉时。

●训练频率很低:标准的职业选手计划,每隔7天训练同一身体部位一次。

然而,自然健美爱好者(尤指初级水平)的最优方法,应该是相反的:

●训练量中等:动作数量不能太多,首要任务是练好最常见的杠铃基本动作,且训练时间要控制,通常不应该超过60分钟(否则合成代谢激素下降,分解代谢激素明显升高)。

●分化较粗:你应该每次到健身房练全身,或者执行“一天练上肢/一天练下肢/循环”的粗分化计划。

●训频率较高:你的每个身体部位,一周7天内绝对不应该低于2次训练。否则你无法达到恰当的进步速度。

一 训练量方面

现代健身爱好者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训练量太大。训练肌肉的最重要目标是激发人体蛋白质合成。一旦它已经被触发,在训练中继续惩罚肌肉就没有额外的好处了。

额外施加的训练量并不会继续带来肌肉增长,它甚至可能导致肌肉流失!

增肌的关键,是尽可能最大化蛋白质合成(构建肌肉),同时努力最小化蛋白质分解。

你的训练量不断增大(训练时间越长,训练组数越多),分解就越厉害。

二 训频率方面

现代健身爱好者的训练方式已经不知不觉走偏了,许多爱好者每天只练一个部位,安排成手臂日、胸部日、背部日......不恰当的训练频率,导致今天许多运动员肌肉的横纹拉丝和成熟度都不达标。

这在旧时代健美运动员眼里是很荒谬的——在“科技水平”不那么发达的过去,那些运动员的体型反而更有美感,更健康,比如阿诺德、李哈尼、罗宾逊......他们“一块肌肉每周多练的原则”也更适合放在今天的自然爱好者身上。

大多数人肌肉成熟度不够,不应该将计划划分这么细(应该在一次训练中多练几个部位,让各个部位的每周训练频率高一些)。

当然,对于一个已经连续多年参考职业健美计划的爱好者来说,要给计划来个大改造是有困难的。

一方面是因为人的思维和行为都有惯性,改变总是费劲的,哪怕他已经发现自己长期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找不到改变的切入点。

三 这里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方针,帮助你做出合理的转变:

●如果你之前总是习惯一次训练90-120分钟。

那么必须先停训10-15天,让你的身体彻底从曾经的高训练量副作用中脱离出来:你体内的分解代谢激素(皮质醇)会回归正常水平,合成代谢激素(睾酮)会逐渐升高。

有许多爱好者甚至发现,经过这段彻底休息之后肌肉量和肌肉力量都增长了。

●在新计划中,每个身体部位每周至少要有2次训练,最多可达3次。

●每次训练课涉及多个肌肉群,每个肌肉群做1-3个动作,每个动作3-4组。

●做组次数范围普遍在5-12次之间,不需要有太复杂的变化。

举例:

第一天:

(下肢训练1)

动作1:颈后杠铃深蹲 4组x5-8次

动作2:箭步走 3组x每条腿10-12次

动作3:哑铃腿弯举 3组x8-10次

动作4:站姿提踵 3组x10-12次

第二天:

(上肢训练1)

动作1:引体向上 总次数25次

动作3:平板卧推 3组x5-8次

动作2:杠/哑铃划船 3组x8-10次

动作4:杠铃推举 3组x5-8次

第三天:休息

第四天:

(下肢训练2)

动作1:传统硬拉 2组x5次

动作2:俯卧腿弯举 3组x8-10次

动作3:直腿硬拉 3组x8-10次

动作4:腿举 4组x8-10次

第五天:

(上肢训练2)

动作1:高位下拉 4组x10-12次

动作2:上斜哑铃卧推 4组x10-12次

动作3:坐姿划船 3组x10-12次

动作4:侧平举 5组x12-15次

第六天:休息

第七天:休息或回到第一天的内容。

记住,越是“粗分化”的计划,进步速度越快(因为你获得了更高的训练频率!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渐进负荷机会)。

这也是我们总提醒初学者不要“越级”的原因,当你采用初级计划(进步速度最快的计划)都能凑效时,你却越级去使用中高级计划,那就是你自己放弃了飞速进步的特权。因为中高级计划的进步速度都比较慢。

现在,如果你回过头使用粗分化计划,却发现自己没法进步(没法做到在每次训练中渐进负荷),说明你的初学者潜力用完了。接下来可能迫不得已只能去使用更高级的计划,这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