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信徒的心理矫治
邪教作为社会的毒瘤,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威胁。反对邪教、维护社会安定与团结,是一项长期而坚定的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战末著名思想家、法家派代表韩非子在《说难》中说:“说人之难,在于所说之心”。了解信徒参加邪教的心理特点对做好邪教信徒的思想转变和反邪教活动的有效开展十分重要。
一、邪教信徒的心理特征
虽然每个个体参加邪教团体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具有的心理特征具有共性。
从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心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成为推动人行为的核心力量。
1.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希望自己的亲人身体健康的心理需要--安全需要。
2.渴望与他们交流,获得组织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的心理需求—社交需要。
从邪教信徒的性格特征分析:易于选择邪教组织的人,往往具有以下的某种人格倾向:
1.偏执、强迫型人格倾向。这种人格倾向的往往认知狭隘、偏执,无反向思维,易于被邪教组织的鼓吹控制。
2.分裂型人格倾向。这种人格倾向敏感于某种奇异心理体验,思维习惯于任意联想,易于被邪教鼓吹的奇迹所吸引。
3.癔症型人格倾向。这种倾向的人易受暗示,渴望得到注意和赞赏,爱幻想,情绪化超出理性化,易于用想象代替现实以满足心理需求。
4.神经质型人格倾向。这种人格倾向缺乏自信,盲目从众,盲目乞求他人帮助。
5.受施虐型人格倾向。这种人格倾向易于任人摆布、自轻自贱,自我伤害、自我折磨,甚至摧残自己身体健康,牺牲亲人朋友的感情甚至生命等换取权力、财富和社会认可,易于成为邪教攻击社会的工具。
二、邪教组织是如何蛊惑人心的
有些有关邪教的报道中甚至用“洗脑”一词来解释某些邪教成员那些令人惶恐、看似愚蠢的盲目行为。邪教是如何使人们变得信服和盲从他们?
1.强有力的暗示。在教主的诱导下,在“教义”的暗示下,成员经常会出现幻听、幻视、内脏幻觉等,认为自己有了特异功能,身体慢慢发生变化,最后成不坏之身,圆满成佛。其实是邪教教主利用直接、间接等强有力的暗示,使成员接受他们宣扬的一些信念,从而导致成员判断、态度、行为方式发生改变,邪教教主权威性越高,暗示效果越明显,被暗示者生理改变状况越大。
2.情感控制。操纵者可以使用控制的方法把对其权威有负面影响或构成挑战的情感或行为定性为撒旦或邪魔,而同时有用耶稣或上帝的形象来为自己树立权威,只要出现任何不服从或者怀疑,就会被扣上邪魔或恶势力的帽子,而对教主的服从自然被称为顺从上帝和上天的旨意。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强烈的人际压力或心理攻击动摇人的自我意识进行强制性说服;通过互惠原则、社会认同、权威等影响技术;通过改变个性,改变思想与认知等等手段,使成员成为其操控的一颗棋子。总之,人心远比我们想象要脆弱和易被说服和改造,尤其是当人们处于焦虑、抑郁以及遭受苦难或处于人生转折点时,面对那些能为其解决问题,助其摆脱困境的许诺,常常是经不起诱惑的。
三、对邪教信徒心态防治措施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心理素质。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是健康水平的高低,而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增强个体心理能量。一是加强科普知识教育。对身体健康因素误入邪教的人员,引导他们理智分析邪教反科学谬论和伪科学狂言,正确面对生老病死这一客观规律,积极参加健康科学的健身活动。二是加强无神论教育。对仍然迷信“鬼神”的群众,需加强无神论教育,培养其无神论观点。三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只要我们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就很容易识破该邪教使用的卑劣手法。
倡导人文社会关怀,筑牢心理支持系统。关注群众生活,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发展亲社会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邪教的诱惑和影响。
弘扬社会正能量,优化社会心理环境。重视集体心理环境的建设,增强心理凝聚力,用正确的思想和舆论武装和引导群众,使人们产生被尊重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反对邪教,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从我们自身做起,要不看、不听、不信、不传,敢于对邪教说不,守住我们纯净的心灵,不受邪教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