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挤破脑袋想送孩子上重点小学?疯狂择校背后的中产焦虑
文/凌萧
(1)
2015年,朋友Z为了独生女儿上小学,果断将位于北京西五环外的一套已无贷款的房产卖掉,重新贷了200万置换了市中心的一所“老破小”房子。
该区虽然也算是城区,但该区的教育资源与中心城区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大概就属于家长们口中所谓的“教育洼地”吧。
Z为女儿上学,思考了足足两年,也像是下了一盘大棋。在房价高不可攀的时代,他一买一卖,非常折腾。但都觉得甘之如饴,因为这都是在为女儿进市中心上小学这个目标一步步做铺垫。
市中心的某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有多所小学在全北京都能排进前10名。这当然是吸引Z的地方。
Z在置换房子之前,研究了京城上百所中小学的资料,各个学校有什么特色,各自的教育理念,各所学校对口的中学,各所学校的教育优势,各所学校的历史渊源,甚至一些学校的历任校长,他都能如数家珍,后来在朋友圈里被传为“北京教育百事通”。
Z是冲着该区顶级的重点小学去的。以他的毅力,以他的战略,以他的眼光,以他的能力,他自然成功地达成了目标。置换房产后第二年,他的独生女儿毫无悬念地进了一所重点小学。
(2)
身边这样的故事很多。
我有一个大学宿舍的姐妹Y北漂多年,因为没有北京户籍,当年在北京上小学历尽艰辛,光是办各种证,就跑细了腿。
Y属于那种特别会动脑子的、行走社会又特别有经验的那种女性,她的老公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了她的大后方,而她则冲在了为女儿寻觅学校的一线。
最终,她费尽周折地将女儿送进了城区的一所口碑不错的小学。而这所小学对口的中学则更是赫赫有名,有很多名人都曾毕业于该中学。
这对于很多北京户籍的学生家庭来说,要挤进那所小学,似乎都是高不可攀的目标。后来,Y跟我说,有一次孩子学校填写一个表格,她看到这一届学生所有孩子的身份证号,经她统计,外地生源都不足7%。
可以想见,她那年将孩子送进北京的重点小学是走过了一条多么艰难的路。
(3)
如果Z对女儿就读的小学没有什么高的要求,他完全可以踏踏实实地将女儿送进与小区一墙之隔的那所普通小学,而那所小学是该区最名不经传的小学之一。
前些年,那所小学招生的生源主要为当地土著,以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Z曾经听房地产中介公司的经纪人说了一句很粗糙的话:“前几年,这所小学大多数是外地孩子,每天放学时,校门口挤满了系着围裙、趿着拖鞋或者满身油污的家长。”话里充满着歧视,当然这不是Z的心声,但是Z却因此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后来,Z说,我送女儿上重点小学,只不过是为女儿选择了一个更优质的成长环境。重点小学的教师资源当然是优于普通小学,在教师的流动中,也是遵循着“人往高处走”的规则。好学校,自然名师就多。而重点小学的生源也是优质的,能符合条件进来的,都不是草根家庭。
Y的出发点呢,当然也一样,都是拼尽最大心力,为孩子寻求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Y说,孩子们搞活动时,有很多家长能从各个层面提供赞助,为孩子开拓视野提供了无数资源。孩子的班上,有个家长是中科院的科学家,经常抽时间义务为孩子上地质课,有个家长供职于航天部门,来给孩子讲航天航空知识。
(4)
某天跟远在上海做律师的同学聊天,我顺便问起他对孩子教育以及要不要争取上重点小学的看法。尽管他的孩子还不满1岁,但他脱口而出:当然要上重点小学啊!好学校,好老师,好生源,好家长。强强联合,孩子的未来也会更强。
挤破脑袋想送孩子上重点小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只不过,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就是家长的能力了。这是再现实不过的问题。
而对于富裕人家或者某些特权阶层来说,要实现进名校当然不成问题。
据说,那些知名的小学或中学里,都有大量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当然,那些娱乐圈明星或者富二代大约更多地还是选择了名牌的私立学校,动辄每年学费10几万20几万甚至更高。
而普通家庭想要择校,真的是难上加难。除非,你家所划的片区里有重点小学。我有个同事就住在市中心某城区某条著名的胡同里,是老土著。他的女儿就没花一分钱,没有动用半点关系,以普通家庭的孩子身份,上了该区最有名的小学。
(5)
进重点小学当然很难。物以稀为贵,优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所以,很多人干脆就放弃了送孩子进重点小学的梦想。
有很多朋友甚至说:“上个小学都要上重点,至于吗?想当年我还在乡下念小学呢,后来不也是985学校的硕士毕业了吗?”
有朋友说:“如果是学习那块料,在哪里都会出类拔萃的。如果不是学习的料,就算上重点小学也是拖后腿的吧。所以上不上重点小学,根本就不是那么重要吧。”
我还见过一些资历尚浅、又是未婚没孩子的自封的“育儿专家”高谈阔论:“如果孩子性格内向,接受能力慢,上重点小学对他的压力会更大,反而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都喜欢将小概率事件推而广之,来想当然地认为是事物的本来规律。
这些人特别喜欢说,你看某某某,大学都没上,如今经营大公司,身家过亿。
但是,为什么不去看,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是拥有高学历,毕业于名校的学霸呢。这一群体里,成功的概率不知道是前者的多少倍!
“人生是长跑”,原本没错。孩子的成就当然不能只看初始的这一个阶段,未来的变数很多。然而,有些家长却将“人生是长跑”当成鸡汤,并将之作为自己逃避努力争取优质教育资源的理由。
身为家长,如果你连起点都不重视,为什么还会自信,你的孩子在未来就会反超那些高起点的孩子呢?
你只是在期待孩子成功,但你知道人家父母是怎样努力拼搏,怎样引领孩子一起奔向未来的成功吗?
(6)
像我的朋友Z和大学舍友Y为什么会疯狂地要择校?
这似乎跟当下流行的所谓“中产阶级焦虑”相关,他们为子女教育,为职场压力,为疾病和养老而焦虑;他们月薪上万,甚至年薪几十万,但仍然焦虑;他们住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却仍然有“这个城市让我无家可归”的焦虑……
单就子女教育这一项,就够他们有着没完没了的焦虑了。身处在尴尬的焦虑的中产阶级,是绝对不能让孩子掉下去的。所以,他们必然会无比在意孩子的起点,必然要拼尽全力、挤破脑袋地都要进入重点。
好在,这些焦虑有时反而让人有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于是一边焦虑着,一边疯狂地想办法解决。
所以,我的朋友Z选择折腾了一年,重新成为贷款200万的房奴,却让女儿上了一所重点小学。Z说:“当看着女儿在优质的教育资源里所获得的快速成长,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有些事情,你没有经历过,你就没有发言权。所有外人对于重点小学的残酷竞争和压力,都只不过是外人的臆测,或者是小概率事件的放大。”
写到这里,我想问问,读完此文的读者,你觉得孩子上不上重点小学,重要吗?你也有像我朋友Z和Y那样的中产阶级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