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儿童的友谊是这样建立滴
心理学家塞尔曼对儿童友谊的发展进行了这样的划分:
第一阶段(3~7岁)
这一时期,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也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朋友往往与实利和物质属性及其邻近性相联系。
这个时期的友谊还很不稳定。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同伴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如果顺应自己就是朋友,不顺应自己就是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
双向帮助但是还不能共患难的阶段。
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儿童终于发展出了朋友的概念
认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分享,彼此信任、忠诚,甘苦与共。
朋友可以互相倾诉秘密、讨论、制定计划,(甚至一起做坏事)。
但这一时期的友谊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交往活动中,有些儿童更善于结交朋友,心理学家认为这可能与其社会认知发展水平较高有关。
与同伴的交往经验发展了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而较高的角色采择技能反过来也会促进儿童友谊的发展。
这一时期,同伴的行为往往是儿童模仿、学习的榜样。
皮亚杰认为孩子对同伴的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直接学习同伴的正确或不良行为。
2、从同伴行为的后果(被夸奖还是被打骂)学会判断行为的正误。
3、潜移默化地把正确行为记在脑海,以后面临相似情境就也可以提取出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