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父亲临死都无法求得儿子原谅,原谅真的如此难吗?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一位父亲临死前写信祈求得到儿子的原谅,父亲在信中告诉儿子自己要死了,希望得到儿子的原谅,但是最终儿子还是没有原谅他,这个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但是,我们今天的话题并不是讨论这个故事本身,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原谅一个人是如此的难。
每一次原谅和被原谅的背后,都是心灵的救赎上述的这个案例中,这位老父亲因为年轻时的冲动离开了他的儿子和妻子,在妻子过世后又回到了儿子身边,但是他对儿子的强势态度不仅没有弥补他离开时的情感缺失,反而又开始了一段几十年的恩恩怨怨。人将死之时,也许不自然的会回顾自己的一生以及过错,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得到希望的结果。我想,儿子小时候的心碎可能正是造成这位老父亲临死前心碎的因果吧。当然,我们无法评断他们的行为到底孰是孰非,只能说,选择原谅和祈求原谅都是需要勇气的。
但是,儿子在得知父亲过世后,心理却十分愧疚,并且产生了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持续三个月后,在家人的建议下来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与心理咨询师的交谈过程中发现,他在看到父亲来信时其实就已经进入了很强烈的心理矛盾当中,他在父亲去世前始终认为自己是无法原谅父亲所做的一切的,他亏欠自己太多,但是在父亲死后,他却进入了一种无法原谅自己的心理矛盾当中;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使他的心理承受力也达到了极限。最终,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虽然他的原谅父亲再也无法得知,但是从内心来说,他已经选择了原谅父亲以及原谅自己。在情绪状态注意好转之后,他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我们分享这件事情,帮助更多的人。
也许这种案例比较少见,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碰到这种无法原谅他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得不说,这种状态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的确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逐渐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有心理学家说过:“其实大部分的心理伤害只有一次来自他人,其他的都来自自己”,仔细想想,不无道理。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值得被原谅,例如:家人被伤害、尊严被践踏等等。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见到不少只是普通矛盾就闹的无法收场的案例,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潜意识心理来说,当我们和他人产生矛盾之后,我们的心理状态是失衡的,所以我们需要用反击、表达不满和愤恨来去平衡我们自己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过程产生的结果就是一种虚假的控制感,这样我们才能舒服一点。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当我们和朋友、同事发生矛盾时,我们是不是也用同样的方式来去解决问题呢?
但实际上,对于一般性的矛盾来说,原谅给予自己的心理力量远远超过一直愤恨下去,但是很多人之所以不选择原谅,也是因为一种思维错误造成的,大部分人认为,原谅代表着承认自己错了,也代表着承认了自己的懦弱和无能。但实际上,如果你既无能为力也不选择原谅,这就不仅仅只是你个人的事情了,周边受你情绪影响的人也会认为你无能和懦弱。最终,无法原谅以及无限度的愤恨,不仅给自己带来了负面影响,也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了问题。
一些网络群体中,甚至还有一些专门声讨父母过错而聚集到一起的人,他们声称坚决不会原谅父母。实际上,家庭矛盾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更加深刻而悠远,甚至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发展。而很多选择不去原谅父母的人,他们其实对于任何人都不会选择原谅,这就是为何有的人很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了。
原谅不容易,但就像是案例中的父亲与儿子一般,不原谅最终带来的心理伤害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其实,无论是谁,原谅他人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它并不会让自己显得懦弱,错误是客观的,并不会随着原谅而发生转移,它只是让我们拔出心理的那把刀,让伤口好的更快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