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过彷徨,有过悲伤,那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题目:《自卑如我》
【小序:前日偶遇一个朋友同往食堂就餐,她说觉得我很阳光、自信、待人接物很有礼貌。我回去后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倒萌发了许多感慨。做此文,权当是给那位朋友的回答吧!也借此谈谈我的“自卑”】
自小家境贫寒,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来说也不算太夸张。一条裤子或是一件衣服,打了两三个补丁,还得穿着去干活。并不是舍不得丢,实在是丢不起。孩子们倒稍稍好些,一年能有至少两套。至于父母,硬是一年才买一件衣服,穿新衣服就跟过年一样。这样的情况现在倒是不至于了,但那些年艰苦的岁月又怎能让人不刻骨铭心呢?贫穷笼罩了我的童年,不能说是没有阴影的。有时会感觉自己穷怕了,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总觉得没别人有钱,没别人阔气,膀子没别人粗,脖子没别人大。有时和一些朋友在一起聊天,听着别人何等豪爽,何等阔气,自卑的心理便浮现出来,只得默默走开。这种自卑使我从来不敢太过张扬自己,这就是别人眼中所谓的“谦逊”。很多人因为我的“谦逊”和我结交为朋友,我也凭借这种“谦逊”的性格得到许多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这种“谦逊”植根于自卑的土壤。
有时觉得自己有些“伪”——总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自卑。和我接触的人都说我很阳光,很自信。可也只有我知道,每当独自一人静坐黑夜当中,自己鞭笞着灵魂,才能看到这种自信后真实的自己——脆弱的自己。为了救赎自己“伪”的灵魂,我刻骨铭心的哭过两次。一次是上初三的时候,那日晚自习下后,终于忍不住结郁在心中的十几年的冷漠爆发,我用尽全力在操场上跑了一个大圈,撕扯着正处于变声期中的喉咙大吼了一声,然后瘫倒在草坪上,终于舒坦了。第二次是她的去世。她陪伴了我十六年,十六年里,我和她如影随形。在她健康的时候,她给我穿衣,她喂我吃饭,她教我说话,她教我走路。在她瘫痪的十年里,我给她穿衣,我喂她吃饭,我陪她说话,我就是她的双脚。可是在我高一那一年,她走了,84岁高龄。那一次哭得很伤心,直到欲哭无泪,仿佛整个人都蔫掉了。这两次歇斯底里的哭泣,就好像在忏悔,又仿佛在重生。
或许越是自卑的人,就越容易满足。因为总觉得自己是最差的,只要得到别人的一句赞许就会激动得泪流满面;因为总觉得没人会关心,只要得到别人的一点关心就会感激涕零。正是这种满足使自己不至于失去生活的希望,永远能在生活中发现美丽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来,自卑也有它积极地一面吧!
但自卑究竟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尽管它塑造了我的人生。与人相处时,我总是带着笑脸,不愿把不开心留给别人,也虚伪地隐藏着那颗因自卑而一触即碎的自尊心。也许是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胆怯,看到自己的懦弱,那么自己十几年来苦心孤诣地塑造形象便将毁于一旦。我一直隐藏着,并在每一次怯懦退缩时不断告诫自己——我不要懦弱,我要强大。
也许浴火以后真的可以重生,不知何时,我已然会忘却我是一个自卑的人。我伪装的自信成为一种习惯,伪装的谦逊成为一种嵌入骨子里的精神粮食。自卑,化为了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我在成长,渐渐强大,我用一切屈辱,一切失落武装自己,必须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最后附上作者小诗一首:
《小阑干令·惘然倩倩影》
无心任意既凭厢,
填罢旧词章。
柳舞莺歌,闲风习雨,彻夜梦颜芳。
断愁别绪无人寄,
无处诉衷肠。
一种思量,勾魂摄魄,何故更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