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一定离职率的公司才是良性发展的?
相信这个标题,HR或者是用人部门的主管看了之后,都会有非常多的质疑。
他们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大领导每天晚上都睡不着,每天都在想,如果加强团队内部的活力,让内部动起来。
要知道,一个死的团队,就是一个企业灭亡的标志。
我们可以先看看,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效应——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这个效应,把竞争突出出来,让内部动起来。每个人都在存在的价值。
当然并不是说让整个团队都精英化,精英化的团队也是问题非常多的。
精英在个性上非常强势,容易对于其他人的意见难以接受或者过于注重竞争,也容易使团队四分五裂。
一个优秀的团队,其核心人员就那么几个人,其他的都是绿叶。
花无多日红,叶无长久绿。
团队时间久了,就自然需要新的血液,新的竞争,新的机制,以使整个组织活动起来。
当然这也是一个度,有可能这个度会让整个组织崩溃。
适合的度,让一个慢慢老化的组织泛发新的活力,这才是一个组织良性发展的好机会。
正如同一个非常健康的人,也会因为一点小事突然去世。
可能一个经常患小病的人,会活得非常久。
或许,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组织内部,适度的动荡是有必要的。
如果有效的激活内部机制,是需要花一些小心思的。
良性的发展,是指正常细胞与癌细胞都存在,势均力敌。
人向所向,才是最关键的。
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心理爱好者的一己之见,说不定还和情怀有关。
莎翁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
相信大家各有自己的见解,在评论里留下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