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书推倒了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不平等的墙”?
人类是“剧情性”的动物,我们与自己和他人的对话会塑造我们的观念并决定我们的行为。
心理咨询和治疗恰是这样一个对话平台,在这里,来访者的故事被重写和重构,以便建立来访者的力量感和成就感。治疗师扮演的角色旨在带来新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带来希望、弹性和力量,来访者带着这些新植入的故事面对外部世界,以期将故事中所获得的延展入自己的社会生活,并浑然一体。
如果说心理治疗是为了移动障碍,指出希望,寻找一扇心灵的窗户的话,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去寻找那扇窗户呢?这本《镜之舞:合作性家庭治疗指要》也许能帮您打开新的局面。
先听听各大权威机构对本书的评论——
本书是心理治疗史上一块适时和必要的解放碑,它是心理治疗被归于后现代纪元的一个庆典。
——Ben Furman,M.D.,
芬兰赫尔辛基简快疗法研究所
国际阵容的治疗师们,分享了他们对以合作和表达性为前提的反映过程的创新应用——淋漓尽致地示范了在临床和文化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多重的听众席上的倾听相互作用,为来访者和治疗师双方都增加了新的可能性。
——Harlene Andersen,Ph.D.,
美国休斯敦加尔韦斯顿学院
一本来自世界各地的后现代实务的精彩合集。无论是老到的临床医师或是临床新手,都能从中发现令人振奋和鼓舞人心的干货。
——Marcia Sheinberg,MSW,
美国阿克曼家庭治疗机构
本书可以看作是一场咨询师/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对话,这种对话为新想法和新远景创造一个空间。书中这些合作性对话的专家,并不顺从传统治疗方式。事实上,本书所提供许多观点完全与传统的治疗过程相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个领域有一个变革性的影响。本书的作者实际上并不是通过对话去评估和修正“问题”,他们也不会使用诊断标签这样的方式,实际上,他们不重视甚至弱化诊断标签。他们谈论过去也好,给予解释也好,都是为了启动当下的变化。
本书序言
序言: 开启反映身在此山不识山
——Ralph Waldo Emerson
回到1978年,当时我正在马萨诸塞儿童指导中心带领一个培训小组。我们通过一个单面透视的镜子隔周观察一个家庭治疗案例。这个案例是由我的两个同事做的,而我和大约5、6个受训成员在镜子后观察。在一次治疗中,这个家庭反馈说,孩子的行为得到了改进,“在家表现好起来”。当时我们都感到很高兴。我跟我的同事很快交换了一下意见,决定邀请这个家庭在一旁聆听和旁观我们观察小组针对他们的治疗变化的反馈。我们让这个家庭大约观察了10—15分钟的讨论,之后便邀请他们发表意见。这个家庭似乎对听到的讨论内容感到非常高兴,而且觉得自己家庭内部的改变得到了支持和鼓励。
很多年过去了,这段经验几乎要被我遗忘了,直到我读到Tom Andersen(1987)的一个关于反映小组的研究才意识到,一旁观察的听众会对治疗进程提供有利的贡献,他们是一种中介,可以验证改变,播种思想甚至提供更多可能。在过往的数年中,我和同事在一个健康管理中心测试了设置观察小组这样的治疗模式的效果,发现这个反馈过程非常有助于启动患者的改变。
自Tom Andersen 1987年发表了关于设置反映小组的研究成果后,家庭治疗这个领域就被这种设置,或者是说这个反馈的环节极大地改变了。实际上,这个新的研究让家庭治疗获得了变革,瓦解了旧的方法。通过对话和叙事疗法,语言和意义取代了咨询中参与的人,而成为治疗中的突出和专用要素。对话过程中自然折射出的意义,为创造新的理解和可能的改变提供了机会。
使用反映小组/旁听这个技术,可以追溯到早期家庭治疗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强调在治疗中介入拓展的家庭网络(extended family networks)(Speck & Attneave, 1973)。多重影响的治疗(MacGregoretal., 1964),即数名治疗师联合对来访家庭进行强化干预,或是由Laqueur(1976)发展出来的多组家庭群的模式(multiple family group format),这些都可以看成是过去治疗师允许外部世界进入治疗关系(Laqueur, 1976, p409)的例子。从某个方面看,家庭治疗又回到了它最初的根基——社区努力(a community endeavor)的方式。在咨询过程中引入听众或是见证人,是这类技术的关键所在。上述所提到的作者都运用了一些听众/旁听的技术,去启动治疗谈话中的新想法。
心理治疗的发展导向,往往反应了其文化背景的变化。自救运动的兴起,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公众论坛去解决个人问题。互联网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社区,连接起世界各地的人。我的一个来访者告诉我,她将自己在一个艰难时段的悲伤分享到了网上,结果收到了数以百计的电子邮件来支持和鼓励她。而在美国,电视真人秀这种模式也确实让个人化的困境被呈现给公众。电视访谈秀通过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的互动对话来展现人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数以百万的人们则通过观看来了解。实际上,知名电视访谈秀的主持人Oprah Winfrey还获得了家庭婚姻协会颁发的一个特别成就奖,奖励她的节目对大众了解婚姻和家庭议题起到的教育作用。虽然这类节目追求的是满足大众的偷窥欲,但它们的确提供了一个机会,去展现人们日常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社区访谈对话的方式被创造出来,这个方式提供了大量关于个人和人际间生活的观点。在此前所提到的作者都致力于利用社区的知识——专业而又个性化的——提供给人们一个改变生活困境的可能和选择。
本书可以看作是一场咨询师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对话,这种对话为新想法和新远景创造了一个空间。这些合作对话的专家作为本书内容的贡献者,并不顺从传统治疗方式。事实上,本书所提供许多观点完全与传统的治疗过程相悖,对心理治疗这个领域有一个变革性的影响。本书的作者实际上并不是通过对话去评估和修正“问题”,他们也不会使用诊断标签这样的方式,实际上,他们不重视甚至弱化诊断标签。他们谈论过去也好,给予解释也好,都是为了启动当下的变化。
本书所呈现的内容,包含了一个社会构建理论的理念,即借助对话可能创造出(多种)意义,来为人们提供一个创造个人现实的可能(Anderson & Goolishian, 1988)。问题不再被视为是结构化的,而是一种不断在人生中发展变化其意义的自我构建/故事。治疗变成一个对话平台,在这里来访者的故事被重写和重构,以便建立来访者的力量感和成就感。叙事疗法的先锋人物Michael和David在他们的创新性的研究中表明,治疗师扮演的角色旨在带来新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带来希望、弹性和力量,来访者带着这些新植入的故事面对外部世界,以期将故事中所获得的一切延展入自己的社会生活,并浑然一体。
本书的章节从传统的治疗模式入手,逐渐引入合作对话的方法(例如,Friedman, 1993; McNamee & Gergen, 1992)。本书展现了合作对话可以如何被运用于主流的治疗领域,呈现出其复杂性。在家庭治疗领域,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和新实践,拓宽和加深了这个领域的思考和实践。这其中有八个代表人物,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一起构成了一个具有多样文化背景、政治理念和世界观的(新)论点。本书主要呈现的是,叙事疗法是如何基于语言为来访者提供新契机和新希望。
许多年前在亚利桑那州开会之余,我去参观了Taliesin West,这是建筑师Frank Lloyd Wright在沙漠中建筑的一座房子,设计师和家人、学徒在房子里呆过许多冬天。这个著名的建筑物就好像是长在沙漠里一样。它突破了传统的矩形构造,创造出一个融入了光和幻想力的空间。Wright把这个设计看作是一种个人成长: 既要重视建筑物所处的地理地域,同时也要注重当地文化是如何利用空间的。一座建筑物需要因地制宜。其内在的空间需要结合外在环境从而融为一体。这个设计利用了有机流动性这样的建筑理念而成。
而治疗过程,从社会构建观点来看,道理是类似的。治疗师和其团队将来访者的语言和认知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协同设计一些方式,让来访者从束缚中释放出来,并提供机会或是启动改变。通过这样的方式,曾经的束缚或是受限的结构(阻碍)就会被抚动,从而创造出空间来容纳新的意义、理解和可能的变化。Lynn Hoffman(1993)曾说过,大部分的治疗都是移动阻碍(壁垒),指出希望(窗户)。人们总能找到他们的窗户(p155)。我希望本书能打开新的局面,让大家能更容易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门。
(参考文献略)
作者介绍
Steven Friedman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州韦茅斯大西洋城心理咨询中心临床心理学家,波士顿灯塔健康战略专业顾问,一个活跃在“时效治疗”和“家庭治疗”领域的工作坊和研讨会主持人,《系统疗法期刊》编委。编辑和出版的书籍包括:《变化的新语言:心理治疗中的建设性合作》和《镜之舞:合作性家庭治疗指要》。
相关图书
《镜之舞:合作性家庭治疗指要》
(美) Steven Friedman 著
林紫心理机构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们描述了如何通过结构治疗性的对话,来创造出这样一个空间:多元的观点被表达,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被呈现。以多元临床和文化为背景,作者们展现出的观点和方法带给读者一系列合作对话的图示:参与者的声音被听到,参与者的想法被求证,即便是在传统社会中“边缘化”和极端化的小众也得以参与其中。治疗过程变成了一个对话过程,形成公众可参与的平台,允许想法以递归的风格流动起来。因为所有参与的声音都被呈现,由此产生的解决方法又确认和尊重了所有参与者的尊严。
如果说治疗是为了移动阻碍(壁垒),指出希望(窗户)。那么,本书能帮助读者找到自己的窗户,尤其是关注家庭治疗、叙事治疗和小组治疗的人们,也许能因此打开新的局面。本书将极大地增进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社工、婚姻家庭治疗师、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顾问在工作中的创新性。它也是适合于研究生院学生的极佳读本。
《心灵的母体:客体关系与精神分析对话》
(美)托马斯·H·奥格登
殷一婷 译
李孟潮 审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既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著作,同时又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性,对于和早年发展严重受损的困难病人/来访者工作的专业人员尤其有参考价值。作者以清晰易懂而又极具创造性的方式解读了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尤其是克莱因和温尼科特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理念。无论是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还是熟悉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克莱因和温尼科特的思想进行了整合,并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早期心理发展和治疗理念。此外,作者还用自己提出的这些理念来重新解读了精神分析的一些核心概念,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精神分析过程。
《青少年家庭治疗——发展与叙事的方法》
[美]安妮·费舍尔 著
姚玉红 魏珊丽 译
刘翠莲 译校 赖杞丰 译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心之源"书系之“心理治疗经典与前沿译丛”中的一种。本书为翻译作品,原著为英文。本书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家庭治疗的新思路:以家庭治疗为背景,激励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在彼此独立又相互联接的前提下共同成长,全书共分四章,分别对青春期家庭治疗的7种取向加以概述,介绍临床治疗的实际方法、青少年的发展性变化及专业人士的案例。
《米兰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中的对话》
[意]路易吉·博斯科洛 著
[意]吉安弗兰克·切钦 著
[美]林恩·霍夫曼 著
[美]佩吉·佩恩 著
钟欧 杨鹏 周薇 译
刘亮 译校 盛晓春 译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心之源"书系之“心理治疗经典与前沿译丛”中的一种。本书被誉为家庭治疗领域内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被中外专家频繁引用。本书选择“哭泣的男孩”、“带着秘密的家庭”、”厌食者的商店“、”和妈妈粘着的女孩“四个案例,向读者展示了享誉家庭治疗业界三大小组之一——米兰小组的工作:把循环提问这样具有很强扰动性的问话方式应用在家庭访谈中,并使“假设-循环-中立” 成为体现系统式治疗核心理念的招牌性口号。
《大师的手艺与绝活——米纽秦家庭治疗精髓》
[美]萨尔瓦多·米纽秦 著
[美]迈克尔·D·雷特 著
[美]夏尔曼·博尔达 著
曾林 译 刘丹 审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心之源"书系之“心理治疗经典与前沿译丛”中的一种,结构家庭治疗创始人米纽秦的收山之作。全书分为“大师的手艺与绝活——概念与实践”、“大师的手艺与绝活——教与学”两个部分,从“家庭治疗的手艺与绝活”、“症状:挑战症状仅属于个人的观念”、“拓展家庭成员的身份认同”、“解构家庭组织:探索子系统”、“治疗师的风格”、“使用家庭治疗师的工作袋”、“安吉拉:如何提问”、“奥利维亚:变身超级保姆”、“从错误中学习——萨拉·沃尔克”、“距离过近,无法自在——罗思安·帕斯卡尔”、“跟米纽秦博士学到的六堂课——海伦·T·M·雷诺兹”、“米纽秦和威尔逊一家”、“在变革中打磨自己的手艺”共计十三章具体展开。
《人类沟通的语用学——一项关于互动模式、病理学与悖论的研究》
[美]保罗·瓦兹拉维克 著
[美]珍妮特·比温·贝勒斯 著
[美]唐·杰克逊 著
王继堃 周薇 王皓杰 李间诗 译
赵旭东 审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心之源"书系之“心理治疗经典与前沿译丛”中的一种。本书为翻译作品,原著为英文,是家庭治疗领域的殿堂级教科书。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从参考框架、试论沟通原理、病理性沟通、人际互动的组织、从沟通角度看戏剧《谁怕弗吉尼亚·伍尔芙》、悖论沟通、心理治疗中的悖论等方面展开了一项关于互动模式、病理学和悖论的研究,对人类沟通的语用学加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