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所有的不良的影响都归结于外部因素:缺乏自控力,让心理学教你自救!
明知道是垃圾食品,却忍不住吃吃吃;明知道运动有利,却总是宅在家里;明知道东西都不需要,却疯狂购物。明明想要过得更好,为什么我们总是管不住自己,总是无法做到那些明知道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别把所有的不良的影响都归结于外部因素,仅仅是缺乏自控力的你,别误解为自我压抑。下面让我们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下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管不住自己?
当我们看到一个淘气的孩子,在父母长辈的宠爱下,有时会说一些没大没小的话,做一些颠三倒四的事。家有客人,孩子更是调皮捣蛋,无一刻安宁,这就是所谓的“人来疯”。当然,儿童的自制力本来就较弱,发一点“人来疯”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为什么有的青年,到了已经懂事的年龄,还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呢?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放任自己。
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控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的的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和行为。自制力是坚强的重要标志,与之对立的便是任性。即对自己持放纵的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不考虑行为及事态造成的后果带来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进化优势会因适应不良而带给我们麻烦。比如说,过去的食物短缺,进食本能让我们更好的活下去,但现在物质充沛,这个本能会导致肥胖危害健康。万幸的是,后进化出来的自控系统会让我们保持理性克制。换种说法,我们的脑袋里有两种想法、两个自我:一个是本能驱动,具有冲动任性、及时行乐的特点;另一个则是克服冲动、深谋远虑。两个自我不一致是造成内心矛盾冲突的根源,自控力挑战就是两个自我之间的对抗。换句话讲,是新、旧进化产物之争。
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克服一切坏的自然倾向、习惯或伙伴的诱惑”。为此他给自己制定了一项包括十三个名目在内的道德计划,并逐条实行。比如,为了矫正闲谈和说笑话的习惯,他列了“沉默”一条,要求自己做到:“除非于人于己有利之言谈,避免琐碎的谈话”。后来有一位朋友说他常常显露骄傲。于是他把“谦逊”加入表中。他曾在自传中谈起青年时代锻炼自制力的计划,他认为自己的成绩应该归功于自控力!
有关自控力的三大挑战一、“我要做”,及今日事今日毕,不拖延、做对自己有益的事。
二、“我不要”对生活的一些顽固习惯或者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说不”,最大的挑战在于抵制诱惑。
三、“我想要”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的长远目标,以及当下最有可能妨碍目标实现的渴望。
时刻忠于自己的感受,但也别相信你所有的想法。当产生不愉快的想法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身体上,然后专注于呼吸,想象这些想法会像浮云一样逐渐淡去。直面自身欲望,但不要马上付诸于行动。当欲望来袭时,不要马上逃避,要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才是心中真正的目标。要学着驾驭冲动,不要试图摆脱冲动,更不要把冲动付诸于行动。
与不自控的自我进行斗争,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斗争一旦胜利,我们将变成更好的自己。祝愿大家早日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