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都没有精神病史,为什么自己却患上精神分裂?

文 / 小鹏聊健康
2022-03-31 09:30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很常见的一类疾病,包含多种症状,幻觉、妄想、思维贫乏、行为紊乱、孤僻退缩等。

家族中有精神病史的人,由于基因的影响,与普通人相比较,患病的风险也就更高。

那么没有亲属患过这些病,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理基因从何而来呢?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在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外。

环境中的心理应激和躯体疾病的影响,一直是本病病因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心理社会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格因素:

调查显示,很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表现出相似的性格特征。

他们通常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敏感多疑、冷漠。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患者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家庭教养环境:

精神分裂症患者幼年期生活在破裂家庭(父母离异、死亡等)者较多;

患者的父母性格怪异或有神经症者较多,为正常人的1倍以上。

患者父母关系不正常;父母与儿女关系不和谐,缺少交流等原因。

三.生活事件刺激:

一些强烈的心理刺激也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比如家人的突然离世,受到一些意外的人身伤害、事业的突然受挫、婚恋关系的突然破裂、突然发生的恐怖遭遇等等,精神上瞬间遭遇强大的刺激,超出心理承受极限。

在分析(事件)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①某些生活事件确实可以影响症状的具体表现,但不能因此就确定它是病因。

②必须区分某一生活事件是疾病的病因还是后果,大量生活事件的这种因果关系是很复杂的,只有少数生活事件(如地震、战争)可以说不是个人活动的后果。

③某一生活事件对这个人有致病作用,对另一个人不一定有致病作用;在此时有致病作用,在另外的时候不一定有致病作用,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在分析生活事件的意义时,必须考虑到个人的过去经历、性格特点、当时处境、躯体情况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四.躯体疾病因素:

母体怀孕时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期内病毒感染、围产期小孩脑损伤、神经发育受损等均为发病诱因,对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

精神分裂症的高发年龄段是在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大部分的患者往往都会在此阶段确诊。

但是,约有80%的患者在发病前的2~5年中,就会出现一些暂不达到诊断标准的精神和行为异常。

比如:情绪、交流、睡眠、感觉和知觉等方面的障碍,这段时期具有症状不稳定、无特异性的特点,被称为精神分裂症前驱期。

通常,在“前驱期”,有精神分裂症风险的人群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包括睡眠障碍、情绪烦躁、抗压能力减弱、不寻常的想法、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这些症状在焦虑症、抑郁症甚至正常人中也可能存在。

同时,还可能出现一些阴性症状(孤僻冷漠、社交能力变差、做事情缺乏兴趣、麻木、思维变得不丰富、不能胜任社会角色);随后可能出现轻微的阳性症状(敏感多疑、想法怪异、感觉周围环境不安全、夸大、出现幻觉等)。

在发病前一年,这些症状的数量和强度往往都会增加,一旦我们发现有以上的前驱期表现,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到精神科就诊评估。

精神分裂症如果得到很好的治疗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在治疗过程切勿听信偏方,切勿放弃治疗,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建立正能量。多做有氧运动以及多做些锻炼也是有助于对疾病的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