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研究中心|从抑郁症成因分析到一些细思恐极的反思
文/老K
如果你了解历史会发现,1980 年代前,中国几乎没听说过「抑郁症」患者。为什么当下这么多中国人忽然「得上」了抑郁症?
1980年,当时湖南一所精神病院接待了361名病人,其中36%的人被诊断为「神经衰弱」,只有1%是抑郁症,尽管他们的症状差不多。
当时大部分神经症都被“误诊”为「神经衰弱」,其实后来精神病学家反思,当时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人群中,好多其实就是抑郁症等神经症问题,所以实际上抑郁症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问题。
当下抑郁症几乎成为了我们的时代病,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电影桥段里,抑郁症相关话题越来越多。
根据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12月:
新浪微博「抑郁」相关话题累计阅读4.5亿;
百度「抑郁」相关贴吧累计发帖2700万;
知乎「抑郁」相关问题关注量82万。
关于抑郁症,我想当下大概很多误解就是:把抑郁症当作抑郁情绪看待。
比如一些无知的人会说:“就你还抑郁?我每个月房贷这么多,我天天抑郁,是不是我也有抑郁症?”
要知道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会经历抑郁心境,但抑郁心境并不等同于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上的障碍,前者虽然也会给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并不会损害个体的社会功能,影响程度没有后者严重,相对而言,也更容易恢复。
那么究竟一个人为何会成为抑郁症呢?我这里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
01、
生物学视角
现代药学有个基本的观点:即便一种疾病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如果有某种药物被证明有效,它仍然有机会用于临床,并且可能会帮助科学家倒推病理。
抑郁症的脑神经递质说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盛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的发明为让抑郁症成为生理疾病做出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开始药厂发现抗抑郁药物的推广受挫后,转而视角瞄向了科研方面,面对这种情况,葛兰素史克几大厂商开始推行「疾病科普」。从 80 年代 SSRI 药陆续上市起,有关抑郁症的论文出现了井喷。药厂帮助这些科普论文传播,也资助行业权威研究这些药物。
图解:Pubmed数据库中每年发表的关于临床抑郁症(clinical depression)的论文数量
最终医生和患者逐渐接受「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这一概念。也就是说,抑郁症的广为人知免不了社会构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学倾向的心理学家认为,情绪的本质就是生理反应。通俗一些说就是,生物学认为,人所有的情绪思维都是源自大脑。
研究者开始针对各种情绪与我们大脑神经递质之间的联系,经过这么多年产生了无数假说与成果,目前来看:
5-羟色胺:增强意志力和动机、积极性,改善情绪;
去甲肾上腺素:促进思考和注意力集中,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催产素:促进信任、爱和联系感,减少焦虑;
褪黑激素:改善睡眠质量
从生理学来看,缓解抑郁的办法我归纳这些:
1、抗抑郁药物,因为好多关于抑郁的生理假说都是源自抗抑郁药物发明,所以抗抑郁药物是一个改善脑神经递质的方法。
2、运动,我们参加一些有氧运动时会分泌多巴胺,如果你条件允许,尽可能参加团体运动,因为社交的压力可以促使我们锻炼。
3、晒太阳,研究发现,阳光可以帮助机体释放5-羟色胺,并且可以改善褪黑激素的释放。
4、和爱的人拥抱,合适且温暖的拥抱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催产素,减弱杏仁核(掌管负面情绪)的反应。
02、
认知因素成因
认知心理学认为,决定情绪的并非是事件本身导致的,而是人脑对这件事的加工导致,通俗地说,影响我们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看待世界的认知。
心理学家艾利斯曾提出了一个经典认知理论——合理情绪疗法。
诱发事件——情绪产生的间接作用【A】
个体对此产生的信念——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B】
诱发事件产生的情绪结果【C】
利用“ABC理论“应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上述例子中一个人着急上班赶车,结果车次还是误了,这件事不能改变,但是人们对这件事的态度会出现各种类型,如果我们对待这件事看法是积极的,那么情绪就会好,如果看待这件事的态度是消极的就会差。
对此他认为,“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困扰着”。
所以一个人产生抑郁,大概率是认知出现了问题,当我们一直采用消极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时,就好像给世界加上了一层黑白的消极滤镜。无论眼前的世界多么五彩纷呈,这种认知方式都会给它们刷上一层灰色。
比如常见一些不合理认知有:
糟糕至极:把所有问题都往最坏的地方想,毫不考虑客观现实。比如身体稍微哪里不舒服,就联想自己身患绝症。
罪责归己:把不好的事情的发生都归责于自己——“这一切都怪我”
非黑即白:思想非常极端,认为事物只能是A或者B,忽略中间地带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缓解抑郁就需要从这几个角度着手:
1、接纳不完美,这个世界本身就不是按照我们的意志发展的,所以任何事情都不会出现绝对顺心和完美,所以改变对世界的态度是走出抑郁的第一步。
2、给自己打气,深陷抑郁的人会极其消极看待自己,在生活中合理给自己加油打气是缓解抑郁的重要方法。
3、尝试接受心理治疗,一个人检验自己的负面认知然后去修复的确很困难,这个时候找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会事半功倍。
最后我想说,关于抑郁症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没有一个学说可以把完全涵盖抑郁症的成因。
当下中国的抑郁症治疗环境有些过度重视药物,当今中国抑郁症的高发,基本上是诊断带来的增长。曾经的「神经衰弱」「胸闷气短」以及许多类型的「多愁善感」,现在都合并到了抑郁症中。
这波增长的浪潮,发达国家在几十年前就经历过了。现在,他们似乎正在走向问题的反面:试图用药物解决一切烦恼。
写下这篇文章是希望人们可以从更多视角来理解抑郁,因为抑郁不仅是一种疾病,也是人性深处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