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
回忆一下,你是靠什么而生存的?
你可能直接反应是,难道不是靠钱而活着吗?
那么,你的钱又是从何而来呢?
实际的标准答案是:你必须通过表达观点去改变别人,才能生存下去。
比如走进一家餐厅,你会说,我想来一份扬州蛋炒饭。然后服务员会给你端来一碗扬州蛋炒饭,此时,你语言通过对她行为上的改变,才不会让自己吃上一份蛋炒饭。
或者你推销产品,你通过表达观点,让普通的产品,立即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他决定买了,这是他决策上的改变,然后你才可以挣钱。
这些是为了生存的表达,当然人类有更多精神层次的表达,也同样如此。
比如鲁迅写东西就是为了唤起国人,扭转一点点看世界的角度,达到认知上的改变。
所以,为什么你要表达一个观点,其本质就是:是否可以改变别人。
我们在信息繁杂的时代里,却经常忘记了这个初衷。
二、
而如今多数人的表达都更习惯自嗨,为了想要表达而表达,叫自我思维表达。
而我们今天所讲的是为了别人改变而表达,叫做用户思维表达。
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差别在于,自我思维的表达效率高,但市场效率低。
比如你和一个老友聊天,一见面就可以聊,根本不需要准备。但是聊天通常只能面对一个人,最多几个人。
而用户思维表达刚好相反,表达效率低,但市场效率高。
比如你准备一场稍微正式的演讲,少说需要花个七八天时间。你需要考虑台下到底有50人还是500人,能否被你的演讲触动。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表达,市场效率更高。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从自我思维表达切换到用户思维表达。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让我们把它分为4层,由开头,论点,论据和结尾构成。
1、第一层是指开头可以立即吸引用户,这里重要的是建立“用户链接”。
2、第二层是论点,可以文字简洁,但最核心,作用是进行“感性启发或理性启发”。
3、第三层指论据,这里的重点是建立“鲜活性效应”。
4、最后一层是结尾,它和开头遥相呼应,都需要激发用户的情感,重点是提供“情绪价值”。
三、
(1)第一层
假如你和女朋友刚去吃完火锅,门口有个摊贩问你:“需要来罐加多宝吗?”你肯定纳闷,我现在要加多宝干什么?
但这时候别人吼出响亮一声“怕上火,喝加多宝”,你多半就可能会买一罐了,因为吃火锅容易上火嘛。
这个就叫“建立用户链接”,凉茶本来和你没有关系,但上火就有关系了,而凉茶就可以消火。
这也是建立用户链接的第一个方法,让用户关注他们自己。
而另外一个方法是,引起他们的兴趣。
比如说一些有反差的事例: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吃过牛排,但是昨天,我却一口气吃了三种不同口味的牛排。
或者提供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你知道吗?某某魔术师,腿根本就瘸。他这么多年处心积虑,是为了......
又或者讲个故事,比如J•K•罗琳《哈利•波特》为的开头:当哈利•波特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居然可以和蛇对话。
当然,你的整个表达都应该引起用户兴趣,但最好在开场30秒之内就要做到第一次兴趣点的激发。
(可以从如何打动用户的大脑的专业角度去思考,解释如何设计开场白方面去思考。)
(2)第二层
在设置论点时,许多人都会想,如何才能有好的观点博人眼球呢?
但请注意,博人眼球这种把戏,在设置开场的时候,比划比划就行了。
在这个环节要给最好内容,表达实在的东西。
但这个”实在的东西“绝不是故作高深的理论,切记没人喜欢听说教。
人们更愿意通过你表达,获得感性启发或理性启发。
很多人喜欢说教,在这里是毫无作用的。
通过不一样表达方式。比如马云说到,“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这句话直接坚定了马云的信心,终让他成为中国首富。
因为我们大脑中感性部分和理性部分的长期博弈,每个人都有及时行乐和长期自律的双面性。
我们有时候很想狂吃一顿好吃的(及时行乐),但是又想通过长期锻炼来保持身材(长期自律)。
所以,针对这个特征,你可以选择要么唤起情绪化、负面、短浅的感性面,要么唤起理性、自律、长远考虑的理性面。
比如迷蒙的文章,“女人好好打扮就是为了取悦男人?瞎扯!”这就立即唤起了广大女性同胞渴望独立,活得自主的女权情绪。(感性启发)
再比如道长的这篇文章,没有更多说表达观点的技巧。而是更注重唤起你的理性思维,让你自己去思考你应该如何改变。(理性启发)
(3) 第三层
但如何去唤起呢?这就是整个观点的论据部分。
论据不能太多,三种最合适。
而针对感性启发和理性启发,我们是否需要两种不同的办法呢?
答案是不用,你只需要提供一种东西就可以,鲜活性效应(Vividness Effect)。
这最早由心理学家凯勒·阿兰德提出,是指一种人类被感性情境轻易打动的心理。
比如有人给你说,“南京30多万人数的大屠杀”,你可能感受不太明显。
但如果给你看当时的图片,你是否依然能够听到那些人绝望的声音。
你可能说,不能用图片怎么办呢?
那就尽量用文字去塑造这种场景感:
比如“踩惯了红地毯,会梦见石板路”,就比“我偶尔会怀念故乡”要好很多。
在这里你可能有一个疑问,最有说服力的不是数据吗?
不是, 冷冰冰的数据本身,只能提供逻辑。只有它与场景感相连接,唤起人们的感受,才能影响他们的行为。
比如“香飘飘一年买了7.2亿杯奶茶” ,你感受不大。
但“香飘飘——杯装奶茶开创者,连续六年销量领先。一年卖出七亿多杯,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这个感受就很深刻了。
(4)最后一层
最后,是结尾部分。
如何去写结尾,我们小学开始学写作文时,老师就会教我们的东西。
但你可能不知道结尾最真正的效用,提供情绪价值(Emotional value)。
什么是情绪价值呢?
比如你今天含情脉脉的来到女朋友旁边,在她耳朵旁悄悄说了一句,今天你真漂亮,这衣服也很适合你。
这时候你就给女朋友提供了自信、满足、窃喜的情绪价值。
在表达过程中,你之前做了那么多铺垫,不就是为了你表达的终极目标“改变别人,促使行动”吗?
而通常人们都是在有情绪的情况下才会作出改变。
比如别人一激动,就转发你的文章。头脑一发热,就把那件3000块的衣服买了。
用户在接受了你的开头、论点和论据后,其实大多都有一个既定的情绪了,只需要你准确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情绪价值就行。
五、 结语
怎么样?关于如何去表达一个观点,脑子里是否一下就清晰了呢?
相信你再也不会担心这样的场景:
有一天,你的领导突然让你在一个正式场合,分享个什么东西。
你可以十分优雅地回应他,请给我十分钟时间准备。
然后你迅速躲到卫生间最里间的马桶上,拿出纸笔,写下我提供给你的开头,论点,论据和结尾的步骤,充分填充你惊为天人的想法。
然后你轻步上台,开始你的精彩演讲!
此时只想说———练习最重要,我相信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