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治疗方向|对于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全息”研究
治愈儿童孤独症方向
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
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
最近《经济学人》发布了一篇文章,关于儿童孤独症诱因源于何处?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可能会改变医学界、精神心理学界和社会对儿童孤独症的认知和临床治疗。
许多人依然按照习惯性思维探寻疾病生物医学机制。进入21世纪,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疾病和管理健康的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日前多个国际期刊发布了几篇关于
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全息”
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现代科学慢慢地揭开了
非病原性寄生微生物菌群和个体健康
密切相关,不仅仅是维持健康,很可能是诱发某些疾病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肠道微生物菌群理论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诠释一些神秘疾病和发病的诱因。例如儿童孤独症(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
ASD主要核心症状为:
重复的行为和异常兴趣,社会互动和沟通困难
,例如单调重复性点头动作,同时存在很多共患病症状,如睡眠障碍、 胃肠道问题、线粒体代谢障碍、免疫问题等。
孤独症患儿最早出现症状可开始于
2岁幼儿
。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孤独症症状越来越明显。2020 年 ,美国(CDC)发布了最新数据,报告显示了
每 54 名儿童中就有 1 名在 8 岁之前被诊断出 ASD,比 2014 年的 1/59 增加了近 10%
。
肠道菌群失平衡
《科学报告》曾发表过一篇报道,报道中指出:对20名孤独症儿童的肠道细菌DNA进行测序,结果发现这些
患儿肠道微生物菌群遗失了数千种细菌种类
,而这些微生物细菌群恰巧是寄生在被称为
人体“肠道大脑”小肠部分
。
在缺失的这些菌群中,被引起关注的是一种叫Prevotella的细菌类型,它们的正常功能是
发酵进入肠道食物乳靡中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等
,在ASD患儿肠道菌群中几乎不存在。
Krajmalnik-Brown博士等研究人员尝试用一种称为微生物转移疗法来治疗孤独症患儿。他们对18名7-16岁的孤独症患儿进行了观察性治疗试验,其中有15名患儿被确认患有较为“严重”的孤独症。
首先给患儿服用一种抗生素,为了确保口服的微生物能通过胃部而存活。接着采用每天口服或直肠剂量的肠道细菌治疗,并为患儿提供7—8周抗酸剂辅助口服剂量治疗;密切随访两年。
接下来的18周,患儿开始出现了孤独症症状减轻。两年后只有三个患者仍被评估为“严重”的孤独症,其他患儿完全低于诊断ASD标准,恢复正常了。
最终得出:
孩子的健康取决于自身的肠道菌群,那些微生物菌群是保证健康不可或缺的共生微生物群体。
肠道细菌群落
如何
导致儿童孤独症
加州理工学院的Sarkis Mazmanian领导的另一个研究小组在《Cell》上发表了第二项研究实验结果,在试验鼠模型上诠释了困惑人们关于孤独症发病机制问题。
神经信号递质
Mazmanian博士等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称为
γ-氨基丁酸(gaba)
的一种神经递质。它的作用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其中包括对抗激发大脑神经活动的另一种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作用。
研究显示,
孤独症儿童大脑中gaba水平低于正常水平
。所以研究人员怀疑gaba的低水平会使谷氨酸兴奋活动失控,从而激发患儿的重复行为。
同时他们在实验中收集了动物的粪便,血液和脑组织,在分析这些时发现“孤独症”动物
缺乏牛磺酸和5-氨基戊酸
,这两种物质刺激gaba的活动。
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学人员正在不断对此进行分析和更深入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儿童孤独症有望被彻底治愈。科学家认知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巨大作用是转化儿童孤独症治疗理念的至关重要前提。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采集网络,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