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出现失眠怎么办?可以吃安眠药?

文 / 何何的健康日记
2022-03-11 18:29

失眠症作为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已经很高,每十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存在睡眠障碍。

临床上在饱受癌症病痛和精神双重折磨的肿瘤患者中,这一发病率必然更高。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大约半数以上的肿瘤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失眠症状,且大多不能自行缓解,需要医生的帮助和药物辅助。

一、肿瘤患者失眠的危害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一项动物实验中,发现睡眠不足的小白鼠癌症发病率远高于正常睡眠的小白鼠。

根据试验报告,长期失眠会造成癌细胞的快速生长,癌细胞转移和复发几率增加。

相关报告中特别指出,失眠对于已经确诊肿瘤的患者还会有以下几种危害:

1. 生活质量下降、精神抑郁

癌症患者比普通人群平均睡眠时间少2-3h小时,长期失眠会引起患者白天过度地困乏,经常精神不振,总是打哈欠,不能全神贯注地做事情,从而严重地影响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此外严重的失眠还会伴随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

2.失眠因引起免疫力下降,对肿瘤的控制及治疗十分不利

失眠者血液粘度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低、体内废物的排除率低,从而导致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功能低下,而肿瘤中的恶性因子IL-6、TNF、NF-κB等表达上调,有一定概率促使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3.长期失眠容易引起内分泌激素紊乱

体内出现激素水平异常时,容易诱导一些激素依赖型肿瘤,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细胞发生癌变,造成疾病的快速扩散和进展。

根据在我国湖南省肿瘤医院进行的一次大样本调研发现,我国癌症患者失眠发病率高于国外平均水平,达到了65.8%。

特别是乳腺癌和肺癌,相较于其他肿瘤更容易出现失眠,分别达到了85%和70%,而宫颈癌和鼻咽癌的失眠率较低,只有30~40%。

在2015年韩国一项全国性睡眠质量调查的结果中,也显示乳腺癌和肺癌更容易出现失眠的情况。

二、肿瘤患者失眠的原因

1.肿瘤的多种临床症状均可引起患者失眠。譬如:几乎所有癌症都会出现的癌性疼痛,但消化道肿瘤出现癌痛几率更高,这也导致了肝癌、胃癌等癌症更容易出现疼痛性失眠,而甲状腺癌、宫颈癌出现疼痛性失眠几率较低。

2.肿瘤侵犯器官后的特征性症状也是引起失眠的因素。譬如:肺癌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导致患者难以入睡;而肠癌会出现腹胀、腹泻导致患者易觉醒;脑癌会引起头晕、呕吐甚至癫痫会引起睡眠质量较差。

3.肿瘤治疗也是引起失眠的因素。既往认为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会引起失眠,但根据最新的资料统计,激素治疗也是可诱发和加重失眠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抗雌激素治疗和雄激素剥夺治疗,基本都会引起失眠,这与激素治疗导致的更年期症状有关,往往还会伴随盗汗、潮热等情况发生。

4.心理因素、作息不规律、睡眠环境也与失眠有一定关联。譬如一位患者对肿瘤恐惧、对治疗忧虑,加上作息的紊乱,对住院期间不适应、噪音以及同病房住院人员较多等等,都是可能会引起患者失眠的因素。

三、癌症失眠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应对失眠的办法包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时间、睡眠环境改善等,这些方法对于一些严重失眠患者帮助有限。应对癌症患者严重失眠最有效的办法是合理应用安眠药物。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及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虽然具有催眠作用,但是它们治疗癌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证据有效性有限,此外它们会引起一些副作用(譬如:心律异常、口干、腹胀、烦躁等),因此,不作为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下常规安眠药物——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及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自1960年开始使用,是最早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之一,主要通过减少大脑中枢某些重要神经元的“活动”,达到抑制中枢、快速诱导入眠、减少夜间觉醒的作用。

口服吸收快(1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代谢慢(半衰期长达12-24h)的特点,对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临床上用于癌性失眠的主要是中长效品种,包括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等,作用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不仅能够治疗失眠对于抗焦虑也有一定作用,具体应用建议咨询主治医师:

1.地西泮:属于长效类型,作用时间较长,适用于睡眠时易觉醒或焦虑的失眠患者,可以有效延长睡眠时间。

2.氯硝西泮:属于长效类型,药物代谢较慢,适用于易惊厥和焦虑的失眠患者。

3.阿普唑仑:属于中效类型,药物效果好,抗焦虑和镇静催眠效果是地西泮的数十倍,可以镇静催眠,缩短入睡潜伏期。对于严重焦虑、抑郁的失眠患者效果很好,还可治疗紧张性头痛

4.艾司唑仑:也属于中效类型,但作用更温和,效果强于氯硝西泮,对暂时性、环境性应激状态的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近几年一些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投入临床使用,其最大的特点是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尤其适用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带癌生存患者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唑吡坦:药物半衰期平均2.4小时左右,存在个体差异,可有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长,减少睡眠觉醒次数。安全性和成瘾性都很理想,是临床中常用的助眠药物之一。

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的成分、效果有类似性,起效都在1小时左右,半衰期都在5小时左右,二者一般都不产生日间困倦、药物依赖,治疗失眠安全、有效

相比较右佐匹克隆起效更快患者耐受性更好;而佐匹克隆的半衰期较短,第二天的残余效应更小。

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失眠是最常见且被低估的临床问题之一,长期失眠可影响癌症患者的康复及治疗,而了解失眠原因及合理使用安眠药物可以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但由于这类药物一旦过量可能存在严重风险,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在改善和提高睡眠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药物副作用及风险。

【文末互动】

您有遇到过睡眠问题吗?有没有用过助眠类药物,感觉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