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对抑郁症,要正面宣战
抑郁症
2013年的Meta分析资料显示,中国大陆抑郁症的现患率为1.6%,年患病率2.3%,对于一个单独病种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患者发病后或者不去医院治疗,或者辗转于各综合医院进行治疗,最后才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这段时间平均在3年左右;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
多种因素阻碍患者就医
通过规范的治疗,抑郁症完全可以治愈,而且可以通过各种办法预防复发。但是始终有多种因素影响到患者的就医和规范治疗。第一是病耻感。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要去精神病院去看病,很多病人会感觉到耻辱。这种病耻感在世界各国患者中都有,但是在中国患者中更为严重。第二与疾病的特点有关。抑郁症有可能自发缓解,有自限性特点,尤其是在疾病早期。这会给患者错觉,患者会觉得这不是个事,过一段时间就会好;或者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与疾病抗争,如拼命地锻炼、旅游、禅修等等,并将疾病的自限性误以为是自己战胜了疾病。疾病的自限性特点,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迷惑。所以,当他们的病情出现反复时,他们仍不会去找医生。疾病早期,自限性特点可能会明显一些,但是如果不进行治疗,以后再发作,会越来越重,持续时间越来越长,自限性的特点可能就不那么明显。第三是一些躯体症状明显的患者,不会想到自己患的是抑郁症,如果就诊的综合医院的医师没有精神专业的相关知识,不能及时帮患者理清情况并建议其到专科医院就诊,患者的抑郁症诊治也会被延误。
药物治疗是基础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种类很多,一线药有以下几类:5-HT(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近年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抑郁药,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服用方便等特点,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HT及NE(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代表药物主要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NE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是近年开发的具有NE和5-HT双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抑郁药,米氮平是代表药。
用药到两周末,如果症状改善幅度能够达到20%,就可以认为这种药是早期有效。用药原则为尽量用单一药物治疗,药量给足疗效仍不好时,可换用其他药,而不是在原有用药的基础上增加另外一种药。如果换药治疗无效,考虑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一般不主张联用两种以上抗抑郁药。
对于治疗的时限,我国抑郁症治疗相关指南指出,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程治疗。抑郁症的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三期。急性期治疗要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巩固期治疗至少4~9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发风险较大。单次发作的抑郁症,50%~85%会有第2次发作,因此常需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者,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要迅速恢复原治疗。
抗抑郁药不会损伤大脑
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认识,在抑郁症的治疗当中,有一个大的问题,治疗的不系统、不规范。而导致不规范、不系统治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患者对所谓抑郁症治疗药物副作用的恐惧。
有些患者觉得抗抑郁药会导致肥胖,其实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有很多,但能引起肥胖的则很少。
还有患者认为,吃药会损伤脑子。事实上,不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才会使脑子变坏。过去十几年的研究已经充分证实,抑郁症如果不经过系统治疗,会出现特定脑区的萎缩,而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逆转这些变化。特别是过去20多年时间里,新药研发进程加快,大量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物不断涌现。总体而言,与以前相比,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副作用明显减轻。抗抑郁药也不会成瘾,所谓成瘾,在精神科的治疗药物当中,比较常见的是安定类药物,这些药物在抑郁症的治疗当中会应用,特别是伴发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时候,但是不会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医生只会短期使用。而安定类药物在短期使用当中的风险并不高。
投稿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