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和顶着抑郁上学该怎么选?

文 / 美好教育
2022-03-07 18:32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其中有一项标准就是社会功能的受损程度。

学生即为社会身份,是否能适应高中环境,并且完成基础的高中学业任务便是你的社会功能;

青少年也是你的另一种宏观社会身份,是否可以与社会保持交流,保持联系,这便是更为宏观的社会功能。

上学显然是一种社会功能的的体现形式,相反也折射了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这里有三种举例情况,可以去考虑是否上学这个问题:

第一种情况,如果某一位同学只是有些小感冒,身体不是很舒服,学习的状态一定会比别人差一些,不过也是可以从学校中获得一定知识与支持,就选择一边吃药一边上学,他相信小感冒之后一定会有好转。

第二种情况,这位同学已经严重发烧,病痛的折磨让他无法通过学校获得任何的知识,虽然可以在校用药,但学校这样的环境也不能给他的治愈提供基础的休息机会,他选择请假回家治疗,每天去医院打针,他认为回家治疗更有效率,之后再回校上课。

第三种情况,这位同学不清楚自己怎么了,症状表现与发烧感冒很相似又有不同,难以判断他需要多久的时间,需要怎么做才能好起来,学校对他来说并不完美,但是也可以有所获得。如果直接选择休学,担心过于极端,并且给自己一种得了严重疾病的心理暗示。如果不明所以的选择在校坚持,又不知道会不会让自己的病情更加严重。

关于心理问题与上学之间的矛盾选择就像上面的第三种情况一样,问题不是哪种选择更加合适,而是对自己的状态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能预期结果。

遇到这样的矛盾,先要明确自己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多借鉴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如果所有的专业建议都明确要求不能继续上学,甚至需要长期住院,那一定以自己整合起来的专业建议为主。如果说可以根据情况自我考虑,那至少说明还是可以实现一边上学一边治疗的计划。

如果得到专业人士的支持,认为可以上学,就需要确定你的心理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功能损坏到了哪种程度,任何的生理或心理不健康都会对校园生活带来影响,先去接受自己的特殊处境做不到普遍同学标准,学校和自己是否能接受自己的这种特殊情况。

比如某一同学因生理缺陷不能进行强烈的运动,学校也可以理解,并在体育活动方面相抵对此同学的要求标准。

借助家长的力量,与学校协商是否可以给予你一些治疗的特殊待遇。

比如说也许需要间断性的请假参与心理咨询或团体疗愈活动;比如说关于社交活动是否感到极度不安,是否能减少一些学校的社交任务等。

这部分是看学校是否能接受的,另一部分是你自己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特殊待遇,是否会感到压力增加,那么就要考虑对外的说辞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接受的说法。

再者是,学校中如果还有一些你可以获得的资源,其实不要轻易放弃掉比较好。

这里的资源可以是同学间的友谊支持,也可以是保留学生身份的安全感,当然也可以有对自己成绩的自我要求。

如果学校对你来说并不是不能容忍的痛苦深渊,选择休学也等同于选择放弃了部分还能获得心理资源的机会,同时也可能会形成一种“我很严重”的负面心理暗示,增加绝望感。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任何疾病都需要休息,但休息不能作为唯一的治疗方式。

治疗生理疾病也好,对抗心理问题也罢,都需要明智的治疗方案,也都需要当事人的尽力配合,确保恢复健康。

所以一定要多多寻求专业建议,遵从国家正规医院的医生医嘱。心理问题带给人们的绝望感很难跨越克服,总感觉像是面对着一个未知的可怕疾病,难以逃脱。

在这种无力的境遇中才会产生矛盾感,无法像面对感冒发烧一样,知道好好的休养治疗就一定会好起来,但每个人的生存能力都是超乎想象的,正确对待,心理问题也是一定可以康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