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困乏力却难入睡?多半是痰湿在作祟!中医祛痰湿,摆脱失眠困扰

文 / 龙南中医院
2022-03-04 18:37

体内有痰湿的人,除了多有身体困重、腹胀、易疲劳、头发和面部易出油、舌苔腻等表现外,还常可出现失眠的症状。

由痰湿所导致的失眠,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这一类失眠,如果没有从根源祛除痰湿,而只是单纯的宁心安神助眠,可能短期内睡眠有一定的改善,但却难以彻底摆脱失眠的困扰。

此前来诊的一位53岁的患者就是如此,刘先生失眠已有3年多,自述平均每晚入睡1~2小时,严重时甚至彻夜不眠,曾用过安眠药助眠,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助眠效果减弱,加上由于服药后经常第二天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甚至偶尔出现心慌的症状,故而停服。刘先生也曾寻求过中医治疗,然而,失眠依然反反复复。

来诊时除失眠,梦多外,刘先生症见神疲乏力,头昏头痛(痛无定处),天气炎热时头痛会较为明显,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口渴但不欲饮,食欲差,胃胀,记忆力减退,易出汗,自述日常喜欢吃甜食。观其舌可见舌苔薄黄而腻,中医辨证属痰湿互结,上扰清窍。

为什么体内有痰湿也会导致失眠呢?

实际上,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顺应大自然的昼夜节律,也即祖国医学中所讲的“是夜则卧,卧则寐,昼则起,起则寤”,顺应天地的阴阳之道,夜晚的时候,阳气入于阴,阴阳沟通顺畅,自然夜卧顺利,则无失眠的困扰;但如果阴阳沟通道路阻塞,影响阳气入阴,就会导致阳气夜晚停滞于体表而不能入里,因此入睡困难,彻夜难眠。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阳气比作一团火,而阴气则相当于冰水,夜晚阳气不能顺利内敛,而是停滞在体表,我们的体表就如同被一团火包围,自然而然,就会热到睡不着。

而导致阴阳沟通道路阻塞,阳气不能顺利入阴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其中痰湿就是常见的一种。

当我们的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不能正常运化体内的水湿,加上脾胃的气机运动升降失常,使本该往上走的清气不升,该往下走的浊气不降,时间一长,就会聚而生痰湿。痰湿阻络,蒙蔽心窍,就会导致失眠。如果痰湿蕴而化热,还多伴有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心烦口苦,食欲差,消化不良,便秘,舌苔黄腻等表现,睡眠则多表现为身困乏力却难以入睡,睡眠时易打鼾,醒后困乏不解,有恶心欲吐感。

那么,如何应对这一类失眠呢?

祖国医学常讲“治病求本”,实际上即要求针对病因、病机予以祛除,而不是针对表象,缓解痛苦。要想摆脱失眠困扰,减少反复,需找到第一病因病机,为什么这样说呢?

举个例子,此前乐启生中医团队也讲到,比如痰湿内盛,大多数初起时表现为身体困重,脘腹胀满,稍食生冷则腹泻,审证求因,是痰湿病邪内盛阻滞气机。但由于痰湿病邪具有蕴久易于化热的特点,以及体质因素,气机阻滞,郁久化热,痰热扰乱心神,而表现为胃脘胀满,多梦易醒,心烦懊恼,胸闷痰多,舌红苔黄腻,此时已突出“痰热”的特性,因而这一类情况,第一病因是“痰湿”,随着病情的演变,实质病理因素演变为“痰热”,在实际调理过程中需要区分清楚,透过表象抓住病理因素。

临床上,如果是痰湿较明显的失眠人群,治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可选二陈汤合保和丸加减调理。如果为痰湿蕴而化热者,则治宜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临证伴痰湿阻络,血行不畅者则加桃仁、红花、延胡索、川芎以活血化瘀;头重头胀者加石菖蒲、全瓜蒌、胆南星。

需要注意的是,需结合年龄、失眠病程、症状等辨证用药,切不可照搬经方使用,调理的过程也需根据好转情况调整组方。如上述所讲到的病例,刘先生的失眠等症为痰湿互结,上扰清窍所致。故治以燥湿化痰,方选二陈汤加味:

陈皮、法半夏、茯苓、炙甘草、桂枝、玉竹、夏枯草、藁本、生牡蛎(先煎)、白芍;7剂,日1剂,分早晚服。

二诊:刘先生自述睡眠好转,每晚可睡3~4小时,易出汗明显改善,仍有多梦,精神欠佳,头昏头痛,食欲差,调整组方,首诊方去生牡蛎、夏枯草,加藿香、白芷,续服7剂。

三诊:入睡梦少,每晚能睡5~6小时,自汗已止,偶尔头痛,仍有食欲不振,腹胀,肢倦乏力,观其舌可见舌淡苔白,治以健脾益胃,方选用香砂六君汤加减。调理半月后,刘先生告知失眠等诸症已愈。

现实生活中,失眠的危害很多人都知道,长期的失眠不仅可能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还可能会出现心跳加速,心慌的症状表现,此前就有不少失眠病友表示,长期失眠后,白天突然心跳加速、心慌心悸。这些现象其实都是体内阴阳气血失调的后果,单纯的安眠药助眠或宁心安神的药物助眠,仅仅只能作为“急则治其标”,短暂缓解失眠,要想摆脱失眠困扰,则需要找到失眠的病根,标本兼治,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恢复正轨,睡眠才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