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心理咨询----以叙事疗法为例

文 / 健康接好孕
2021-11-14 18:36

文:姚欣然、金兆丰

编:金兆丰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后现代心理咨询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后现代心理咨询的典型种类有:如叙事疗法、焦点解决以及关系取向的精神分析等等。各种“现代主义”的流派与“后现代主义”发生的化学反应都诞生了极具特色的心理咨询类型。各个种类的心理咨询侧重点不同,却有着一以贯之的“后现代主义”特点。本文将以“叙事疗法”为例,为大家介绍后现代心理咨询。

以“叙事疗法”为代表的的后现代心理咨询最大的特征是,尊重来访者,强化来访者是他自身生命的专家意识以及心理咨询师的去专家化。对于叙事疗法,我在长时间的学习与咨询实践中有一些感触:后现代心理咨询师更愿意把自己当成来访者的陪伴者和倾听者而不是把自己当专家。甚至有时候连倾听这个角色的形象也不是那么清晰。

有时候,后现代心理咨询师像是一个陪伴再来访者人生的历程当中的游伴,并且不给旅行设定目的地。因为有游伴陪伴并且不设目标的旅行,来访者不容易受挫,而这也正是后现代心理咨询师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

当你学了很多疗法,然后在使用这些方法做咨询的过程当中产生职业倦怠反应的时候,大概就是你该去学后现代心理治疗了。

北京大学有一位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你学了很多疗法,觉得没有疗法可学的时候,不是你已经学完了,而是你应该去学后现代主义的疗法了。”以叙事疗法为代表的心理咨询理念有点“为道日损”的意味,这样的心理咨询疗法可以让人慢慢从各种疗法的束缚当中走出来、让自己更加自如的、不那么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工作,即所谓的咨询师去专家化:相信来访者才是他们生命的专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后现代心理咨询当中咨询的方向是反过来的。咨询师通过询问一些问题去咨询来访者,他希望自己怎样生活,他怎样做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后现代心理咨询的特点是足够尊重来访者生命的独特性。在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当中,来访者的问题不被视为一种疾病,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恢复健康,不是要回归正常,而是要脱颖而出,出类拔萃。来访者要达到自己最美好的状态,而不是要符合某种既定的一些标准去演绎所谓的“正常”。

我们会遇到很多来访者,用世俗标准来看,他们很优秀,但是他们来寻求心理帮助的时候却是自我贬低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就是如果一个人他比别人总是快那么半步,别人就会把他异化,觉得他有病,长此以往,他也会有一种自我贬低。

如果这种人来做心理治疗的话,在后现代心理治疗当中是会被得到支持和肯定的。我们会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智商就是比别人高,他们就是比别人更快的能够理解一些东西。

现代心理学(和后现代有所区别)把常模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就是说,它认为有一个正常的范围。但其实这是对平均值的一种鼓吹,好像只有处于某个趋于平均的水平的人才是正常的、才是好的。这种理论框架下的治疗就会把低的往高处拉,把高的往低处拉,让他们没有办法做自己。

在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有一个巨人在丛林里生活。一天他突发奇想,觉得他的身高是完美的,然后他根据自己的身高做了一个完美的等身高笼子,把人抓来放在笼子里。如果有人放在笼子里,那个人太矮了,会留下空间,巨人就会使劲儿牵引,然后把那个人拉的和那个笼子一样长。这时巨人就会想,你看这不就好了吗!那如果他抓的那个人比那个笼子要高,然后他放在那个笼子里边儿放不下去,那他就会把它的头或者脚削去一块儿,这个可怜的人经过巨人一系列操作终于刚好可以放到那个笼子里了。做完这一切他就很高兴,他说你看这不就治好了吗?这不就正常了吗?

现代主义的心理治疗就有点这样的意味。比如说你失恋了,你很伤心。如果你伤心的时间不太对,比如说失恋这种情况,伤心的平均时间是半年,你只有一个月你就不伤心了,那么他就会给你一个诊断:这个创伤应对反应就过快。那是一个问题。或者,如果你两年了仍然还在伤心,那叫过缓,那过缓也是一个问题。反正只要你不是按照那个平均值来的,你就有问题。这种做法其实就忽略了这个人和他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的关系的独特性。后现代主义会去关注这种独特性。

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的心理治疗比较承认人的超理性。人的理性,往往具有不彻底性和局限性。很多时候那种理性的判断可能是受了感性的因素的影响而不自知,所以他不那么强调一定要按照那种理性的方式或者某种理由去生活。

比如谈恋爱,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是没有理由的。张三看上李四,他不见得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去论证。很多时候人们做的重大决定是没有理由的。就像你去买一件衣服或者买一个东西时,这种消费决定咋很多时候都不是纯理性的。

有一本讲消费心理的书叫《blink》,那本书的观点:消费过程中我们在眨眼之间其实就已经做了判断,然后接下来我们只是找一些理由说自己那个判断是对的而已。叙事疗法以及其他后现疗法不是特别强调那种纯理性的那种因素,这是一种超理性的因素,即兼顾理性和非理性的这样一种态度。

再一个就是后现代心理咨询都比较重视合作和人际关系。我前面讲了后现代心理学都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作用。所谓社会文化,我需要跟大家讲一个小的知识,就是在英文里边儿,心理,特别是心理学语境里边儿,在使用社会(social)这个词的时候,它是指的social relationship,人际关系。它和我们汉语里边儿经常用的这个社会体制和社会影响的那个社会不太一样,这点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所以,后现代心理咨询特别强调人际关系,他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出路。通过咨访关系这样一种特殊的关系建构去让来访者有一种新的自我认同,即self identity。同时后现代心理咨询比较重视表达的独特性。同一个动作,同一个做法,在不同的人的生活里边儿就可能意味着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重视故事的意义和意象,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普遍认为任何一个表达都不要那么单薄。在叙事疗法里边儿有一个术语叫做thin description,就是非常瘦的、非常单薄的描述的意思。我们的来访者来向我们做来给我们做咨询的时候,它一开始呈现出来的内容都是非常粗糙的,他不会讲的很细,那么你要提供条件让他能够讲得细一点。因为他讲的越细,你对他的理解就会越准确,你能够看得到他的身上的那种人性的光辉也会越多。相反,如果你不给他表达的机会,不让他讲故事,只去讲一些概念和道理的话,那你就没有办法了解更多这个人的故事。

再一个就是意义,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关注的是对来访者有没有用。所以你在做咨询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要去讲与他的生活无关的事情,或者说他讲了很多事情,你提了很多建议和分析,他觉得都很对,但他做不到,那还是没有用的,对咨访双方都是在浪费时间。所以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干预的过程对来访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的表述和改变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不太能够容忍活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里边儿。就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没有意义,那我们就很难坚持做下去。有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招了一帮大学生,让他们去做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把一些砖头从这个院子的一边搬到另外一边儿,然后再搬回来,然后再搬回去。

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这个,然后事先谈好每搬一块砖给多少钱。大学生们听说后都特别高兴:哇,这个钱赚的真简单,搬过来挣一次钱再搬回去挣一次钱。但是搬了几个来回以后,有很多同学就开始问,我们这么做究竟有什么意义?然后就有同学开始打退堂鼓,随着这种氛围越来越浓,大家就觉得这个太扯了:这个工作简直就是对我人格的污蔑!让我搬过来又搬过去,搬过去又搬过来,一点意义都没有!然后他们就退出了这个实验不干了。

大家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

试着想一下,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工作忙和累我们都不怕,怕的是这份工作我们累了半天却发现没有任何意义。

后现代心理学特别强调人的行为,它背后的意义一定要让人能够感觉到在这个过程当中所做的内容和他的生活境遇是紧密相关的。

未来其实是不确定的。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比较强调去开发人们的想象力,就是在你的愿望里,你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什么样子?通过想象力,有了你希望能成为的样子,再通过努力去向你的梦想靠近,你才能成为你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

作者简介 PROFILE

姚欣然

行为激活咨询师

助理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跨临床与亚临床群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Centre for Transdiagnostic Mental Health Research)在读硕士,全国社区心理援助(潍坊)中心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