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秀云:初心不改担使命,以“心”育人从不倦

文 / 北京师范大学
2021-11-10 18:19

蔺秀云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荣获北京市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发表文章130余篇,出版著作8部。

“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伟大共产党引领中华人民的丰功伟绩;相信付出的力量,相信党员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榜样作用!”这是蔺秀云在北京高校“两优一先”评选表彰中获评“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时写下的个人格言。

自2003年入党以来,蔺秀云在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18年的党龄背后是她孜孜以求、兢兢业业的数字“印章”:她曾参与“非典”、天津大爆炸和汶川大地震救灾等国家重大灾难心理援助服务,被推荐为国家应急心理援助专家;也曾在业余时间为300多个家庭提供了4000多个小时的咨询,被誉为“雪中送炭的助人者”。在担任班主任的4年时间里,她所带班级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她也先后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十佳辅导员、优秀辅导员、深度辅导先进个人、优秀新生导师……党员、学者、教师的多种身份下,职责与工作的转换已成为蔺秀云的生活常态,她却笑称:“我没有多么伟大,作为党员,我只是做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逆行者”:

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蔺秀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年,“非典”疫情向全国扩散,正在读研二的蔺秀云在导师王建平的指导下参与心理救助服务。她组织招募工作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为疫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还参与了疫情期间的多项心理学领域学术研究课题。“心理咨询人员在危机情境下是真的能够帮助到人的,哪怕只是举办一个讲座,也能够使人获益。”这次提供心理救助服务的经历,使蔺秀云意识到了心理咨询人员在突发事件性公共事件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专业优势持续开展心理援助的决心。

此后,蔺秀云先后参与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救灾等国家重大灾难心理援助服务。在一次次的心理援助中,蔺秀云逐步生发出建立全国系统化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想法,希望通过有组织的、系统的心理援助为处于危机情境下的个人和团体提供帮助。

“这个春节对于所有人而言都很不一般,欢乐与紧张交织在一起。”2020年初,蔺秀云在《疫情当前,如何应对恐慌!》一文中这样写道。面对新冠疫情的暴发,蔺秀云迅速投入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和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督导负责人、培训负责人、督导师,同时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热线咨询师和团体小组组长,规划、组织对热线咨询师与网络辅导员的系列危机干预和热线咨询的培训。“危机情况的干预十分耗时耗力,做心理咨询于我而言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疫情期间,蔺秀云先后组织咨询师培训22场,在教育部思政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高校辅导员等平台开展培训10场,服务了50多万个家庭。她因此被推荐为国家应急心理援助专家,有效推广了心理援助的内容。

助人者”:

“如果作为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都不去帮助别人,还能有谁去帮助他们呢?”这是蔺秀云常常提及的一句话。由于所学心理学专业的特殊性,蔺秀云时常需要与大量的人、事接触,为他们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援助,这也塑造了她乐于关怀、帮助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蔺秀云的实验室,有两位高位截瘫的本科生,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像普通学生那样自由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开展学术研究工作。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蔺秀云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文献阅读、思路整理的过程中,以便更为充分地发挥他们自身在研究和思考方面的价值,帮助他们树立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生活中,她常常询问两位学生在各个方面遇到的困难,并为他们的学业、人生发展、科研规划等方面提供帮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每个人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的信念扎根在她的心中,也影响着两位学生面对困境,勇敢生活。在她的精心指导下,两位学生均已先后顺利毕业,或去向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或继续追寻着自己的学术梦想。

这并非是蔺秀云“助人”的个案,践行党员使命、帮助他人的情怀早在她读博期间便已深埋。在读博士期间,蔺秀云曾组织全实验室的同学一起资助了3名艾滋病孤儿和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学习的费用,并写信鼓励他们一起战胜困难、坚强起来。“当感觉到自己可以帮助到别人的时候,我也会产生强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谈起这次经历,她记忆犹新。

引路者”:

“我想以‘身教’的方式,去温暖人、感动人。”身教重于言教,是蔺秀云所坚持的教育理念。

2007年博士毕业后,蔺秀云怀着对于教师职业的憧憬与热情留校任教,点燃起一盏不灭的师者明灯。多年以来,她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承担着《变态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等技术性和临床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她还带领学生到各个医疗机构、康复训练机构见习,通过案例阅读、案例呈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收获心理咨询的方法和经验,形象地掌握各种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让学生能更好地识别这些障碍并帮助到周围的人。她还重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在她的学术指导下,几名本科生共发表了8篇SCI/SSCI文章和7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以身践行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学生和老师的赞誉,蔺秀云曾在学期末获得学生5分好评和教学优秀奖。“这是对我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好鼓励。”她笑言。

在蔺秀云的教学生涯中,担任班主任的四年时光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只有我们班级水平都提升了,才能说明个人的水平也提升了。”重视集体、重视互助是蔺秀云带好一个班级的“秘密”。对待学生,她以爱育人、以德施教,曾先后获评北京师范大学十佳辅导员、优秀辅导员、深度辅导先进个人、优秀新生导师。她与学生携手共进,见证了彼此的成长,班级里形成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四年后,班级的62名学生有55位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该班级荣获“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多名学生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赋予经历价值,一切人生经历都是值得的。”这是蔺秀云经常鼓励学生的话语。她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接纳人生的不确定性并学会与之相处,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我们总会经历一些低谷,这些经历并非不留痕迹,而是慢慢地变成人生的阅历。”面对学生的焦虑和茫然,作为党员教师的蔺秀云以身践行、以身施教,构成了引领学生成长的动人案例。

“前方是星辰大海,脚下是坚实步伐。希望你们记得来时的梦,坚持初心,砥砺前行。”2020年6月,蔺秀云在心理学部的毕业典礼上动情地说。

-bnuweixin-